学在北大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育万物,学知究奇
http://www.huaue.com  2024年5月21日  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

  编 者 按

  在学科之路,探索、深耕、创造,遇见求知的美景;在专业领域,自由、丰富、交叉,攀登奥秘的阶梯。不论是晦涩难解的公式定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还是繁琐复杂的法理哲学,京师大学堂百余年传承,孜孜求索,初心不改。踏上梦想之旅,走进“北大学科”,探索专业奥秘,在兴趣中探寻无限可能,迎接充满挑战与热情的大学生活!

  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于1910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1919年成立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北大化学学院)。百余年来,北大化学学科以“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

  自教育部2002年启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在2004、2009、2012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2017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在国际上,北大化学学院也享有盛誉,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

  北大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教授69人,副教授5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人。学院现有本科生661名、研究生729名、博士后150名。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且布局均衡,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理论与计算化学5个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和应用化学3个系,设有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学院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组建了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纳米化学研究中心和北京核磁共振中心等四个校级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挂靠在学院。这些基地和中心为北大化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流的平台,营造了创新、融合、开放、共享的优良文化氛围。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与目标

  我们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引领型人才——具备独立思辨能力、扎实的基础和开阔的视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

  



  注重基础,尊重个性

  在夯实数理和化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设计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计划和成长方案。

  化学学院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学生修完要求的公共与基础课程和学科必修课程(约占总学分的50%)之后,可根据兴趣自选专业,根据各专业要求修满毕业所需总学分,即可按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或化学生物学专业毕业。选修课程设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化学专业性和前沿性的高阶课程,亦包含理学部及其他学部的课程。总之,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使学生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思维、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长为核心化学基础研究、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应用化学等领域的引领型人才。

  多层次的授课模式

  构建多元化和前沿性的立体课程体系,同一门课程开设不同的多种平行授课班,设置合理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满足学生们对课程难度、深度、广度的不同需求。

  



  层层递进的研究培养平台

  学院以“高水平科研带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逐步递进的实验和科学研究平台,一步一个台阶强化科研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程中进行基础实验操作和能力训练;引导学生申请国家级/部委级/校级本科生科研项目,在课题组进行科研探索;资助学生参与暑期科研,到国内外顶尖高校进行研究和交流;设置研究型综合实验,提升研究能力;在毕业论文阶段进行全面实践并开展创新性的研究。

  



  全方位的导学助学系统

  学院构建了“班主任-辅导员-学业导师-学术导师-教务员-教学主管”全方位导学系统,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咨询和指导。

  学院设立多项针对本科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为品学兼优和需要资助的同学提供帮助。

  分流方向介绍

  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研究自身的核心科学问题的基础上,与材料、生物、物理等学科融合交叉,并在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应用化学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化学专业

  化学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专注于从分子水平揭示化学合成与反应的基本原理,研究不同层次上分子的组装、结构与性能。在合成化学、分子反应动态学、多相体系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论与计算化学等领域均有独到工作。培养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力超群、全面发展的引领型人才,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领域开展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

  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学之间的纽带,也包含化学相关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特色是超分子化学、放射化学、放射化学生物学与核药物化学。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可以在核科学和核技术领域、在放射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等交叉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和应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化学生物学专业

  化学学院2009年设立的本科专业。作为20世纪末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化学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学和医学高度交叉融合的结果。通过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机理,研究药物防治与病理过程变化,为新药的发现和创制提供理论依据。培养具备化学与生物科学的综合素养,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毕业后在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材料化学专业

  培养理念是在宽厚扎实的化学基础上,解决材料领域的科学问题。从化学的角度学习和掌握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及构效关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材料相关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从事材料科学(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科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精品课程介绍

  基础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秉承严谨求实、注重基础的传统,凝练并强化化学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突出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和发展脉络为基础,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熟悉科学发展规律。

  



  前沿课程

  学院将学科的最新发展融入课程中,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开设有“中级有机化学”、“中级分析化学”、“中级无机化学”、“中级物理化学”,“化学中的数学”、“机器学习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量子化学”、“群论与化学”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基础”等系列拓展、提高型课程,为有志于在化学方向进行深造的学生提供高阶深入的专业知识,介绍前沿热点领域的新进展,强化学生在材料、能源、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跨学科研究提供知识储备。

  毕业前景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近十年毕业生约1600人,其中境外深造占比约42%,国内升学约38%,就业约14%。
  



 关于北京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