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学子助力上海英国商会英伦奇遇日活动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0月11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近日,上海英国商会在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成功举办了年度社区盛会2025英伦奇遇日。为庆祝上海英国商会成立110周年,本届英伦奇遇日活动首次将“上海英国日”与“运动日”活动合二为一,以“主舞台+主题展位”的模式,提供音乐、运动、美食与亲子互动等丰富项目,吸引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外嘉宾近4000人。




  经过报名与选拔,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60名学生投身于活动的各项志愿服务中,其中不乏2025级新生。从前期筹备到活动当天的落地执行,志愿者们承担了展位布置、沟通协调、入场检票、动线指引、来宾接待及秩序维护等多项任务。他们以高度的热情和专业精神为活动保驾护航,在实践中淬炼出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他们用流利的英语顺畅沟通,展现出全球化视野,也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主动观察与积极思考,他们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英国际学院学子凭借卓越表现与辛勤付出,赢得了主办方和参与者的一致赞誉,被誉为“跨文化的使者”。他们既向外国友人展现了上理工青年的风采与活力,也沉浸式体验了英伦文化。这场深入的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更深化了对学院“责任领导力、创业与创新、文化同理”三大核心育人理念的理解,成为其成长历程中一次宝贵的淬炼。

  在活动中,2024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房彦汝同学用流利的英语与现场乐队畅快交流,分享了研习琵琶十余载的心得,希望以热情专业助力多元文化交融。中英国际学院学子展现出的国际化风采与文化底蕴,给乐队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发了他们对琵琶的浓厚兴趣。他们赞叹道:“音乐无国界,文化有回响。这个国际舞台让多元文化碰撞出火花,感谢所有志愿者的努力。”

  2023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张梦琪同学在本次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总负责人,全面统筹了从志愿者招募、培训到现场执行的全流程工作。她分享道:“我的任务是通过系统化的任务分工与动态协调,让团队中的每一颗‘螺丝钉’都能在最适合的位置闪耀。而同学们也以卓越的双语沟通能力、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为活动的开展贡献中英学子的青春力量。我们紧密配合,共同书写了这份精彩‘答卷’,成为学院国际化育人成果的生动注脚。能与这样一支团队并肩作战,我深感骄傲。”


  通过此次活动的历练,中英国际学院的学生们不仅在文化交流与社会实践中锤炼了能力、提升了素养,更以卓越表现生动诠释了学院“责任领导力、创业与创新、文化同理”的三大核心育人理念。未来,学院也将继续搭建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富成效的交流平台,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担当、全球视野、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志愿者们眼中的彼此

  一起来听听志愿者们的心里话

  2024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房彦汝

  Q:是什么样的初衷让你选择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呢?

  A:今天的志愿活动虽然很忙碌,但特别充实有趣。我一直对跨文化交流很感兴趣,通过这次的英伦奇遇日活动,我们既能体验到国际化氛围,又能作为志愿者向国际友人展示我们中国学生的热情和专业,这是一个特别棒的文化交流平台。

  Q:你的职责是在入口处负责引导和检票,需要面对大量人群。你认为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应对的?

  A:面对大客流带来的效率与体验双重挑战,我的方法是“主动沟通,预判需求”。例如,当观察到游客在寻找二维码时,我会提前举手示意并提供帮助;若遇到因网络卡顿而焦急的游客,则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引导至旁侧处理,以动态维护队伍秩序。全程保持微笑与眼神交流,是确保服务既有温度又有秩序的关键。

  Q:听说你有学习琵琶的经历,这种艺术背景对你今天的志愿者工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吗?

  A:学习琵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日复一日的练习充分磨练了我的个性。这让我今天处理繁琐事务或突发状况时能够保持从容冷静,耐心地解决问题。另外,音乐本身也是一种世界语言,它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和传递情感。虽然我今天没有现场弹奏琵琶,但我希望我的服务能像音乐一样,传递出友好和欢迎的“旋律”。我采访了本次活动中的外国演出乐队成员,即使我们擅长的是完全不同的乐器,也能因为对音乐的喜爱而感到共鸣。

  Q: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体验,你会说什么?

  A:志愿服务其实是双向的给予,我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无数个微笑和一次宝贵的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感觉棒极了!

  2025级工商管理专业的翟靖琳

  Q:你为什么选择加入这次英伦奇遇日的志愿者团队呢?

  A:英伦奇遇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惊喜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我觉得在这里做志愿者,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还能用我自己的方式为这场盛会增添一份色彩。

  Q:我们了解到你有绘画的特长,这个爱好在今天的工作中,有没有带来一些特别的灵感或帮助?

  A:画画教会我两点:一是观察细节,二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当外国朋友对路线感到困惑,仅仅靠语言指引可能不够直观。这时,我会迅速在便签纸上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标注关键信息和方向。视觉化的信息能瞬间打破语言障碍,看到他们马上理解并露出笑容,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绘画让我的工作超越了简单的指引,变成了一种更有温度、更高效的沟通。

  Q:可以分享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小故事吗?

  A: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妈妈带着孩子,想去糖果店、儿童区等多个活动地点。我为她们画了一个简单的“寻宝图”,包含活动地点的标志和路线。小朋友拿到后特别兴奋,拉着妈妈按图“寻宝”去了。后来那位妈妈特意回来感谢我,说那张地图成了她们当天探险的起点,让孩子的体验感倍增。那一刻我深深感到,任何一项热爱,都能找到让它更有价值的方式。

  Q:你认为绘画带给你的这种“创造性思维”,对你未来的学习和人生有什么启发?

  A:志愿服务和艺术创作一样,核心都是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只是“画笔”不同而已。解决问题从来不止一种路径。无论是在管理专业遇到的学术难题还是生活中的挑战,都可以尝试用更灵活、更具创意的方式来应对。这次经历让我更坚定地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融入我未来的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中。

  文:秦慕瑶、房彦汝、翟靖琳、张梦琪

  图:上海英国商会、陆闻博、张玏好、孟瑞铄、秦慕瑶、熊唐瑞星、吴彤瑜
 关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