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工程教育品牌——上海理工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和探索
http://www.huaue.com  2016年10月25日  来源:文汇报

  上海理工大学从办学至今,已走过了110年的岁月。学校有着深厚的工程教育历史,在制造行业影响突出,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出于“如何能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外一流工程教育”的前瞻思考,上海理工相继成立了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由此成为教育部批准的、为数不多的一所大学拥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大学之一。

  在此基础上,上海理工致力于将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推广到其他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之中,把“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国际专业建设理念落到实处。在国际认证方面,上海理工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取得突破,在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影响力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国际合作:引入先进理念,打造两张“名片”

  【摘要】上海理工是国内率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大学之一。如今,中德国际学院、中英国际学院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国际化的两张“名片”。

  201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中德国际学院以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中德学院)的三个合作办学项目为基础组建而成,校内合作学院为中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中德国际学院,也是上海理工继中英国际学院之后,第二家非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理工早在1985年就与德国高校开始了合作交流,中德学院至今已经有30余年的合作交流和办学历史。在此基础上新成立的中德国际学院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四个专业。学院通过引进德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双方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培养适合中德两国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需要、尤其是德国在华投资的企业和公司需要的、既懂德语又懂专业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004年,中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中德合作办学专业通过德国ASIIN的认证,成为中国首个“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德国大学正式学位证书”的本科工程专业,也使得上海理工成为亚洲地区首个获得ASIIN认证的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院长沈建琪介绍说:“ASIIN认证机构在德国大学的专业认证领域具有公认的权威性,为建立欧洲体系的工程教育认证,ASIIN认证机构在2004年和‘欧洲工程师协会’(EUR—ACE)合作;也就是说,通过ASIIN认证机构专业认证的毕业生,同时可以获得‘欧洲工程师’头衔。上海理工率先进行ASIIN认证的初衷在于建立日益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又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这恰恰和我国‘十三五’期间教育国际化推进的目标不谋而合。”2010年,中德学院三个合作办学专业全部无条件通过ASIIN认证。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首次认证,其他两个专业是复评估。中德学院相关专业荣获了2012年度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项目,受到上海市表彰;德方项目负责人费勒教授曾在2001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上海市“白玉兰”系列奖项殊荣。


               图为中德国际学院课堂互动

  在长期的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德学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德方专业课程完全遵循德国同等要求进行;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院为学生配备的外教均为具有五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教授,每门专业课程都配有实验课,并且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实验环节考试才有资格参加期末理论考试。此外,学院按照德国大学的实验室建设标准进行了设备资源配备,比如,电气专业实验中的电机等设备与生产车间里的一模一样,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在相应企业动手操作。按照学院的教学计划,每个专业在第七学期都会有15%的学生到德国本土企业实习,其余学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德资企业实习。学院目前已经和德国空客、西门子、汉莎等40多家德国著名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据统计,中德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在2013、2014、2015年度均实现了100%高质量就业,学院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直接留在实习企业工作,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被德国大学录取继续深造。不少毕业生在德国参加工作,中德合作办学已经获得了行业认可。

  在上海理工国际化办学的两张“名片”中,除了享有盛誉的中德国际学院,另一张“名片”当属中英国际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成立于2006年上海理工百年校庆之际,该学院由上海理工与英国北方大学联盟(NCUK)的九所成员大学共同创办,包括布拉德福特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利兹贝克特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索尔福德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


              图为中英国际学院中外学生合影

  十年来,作为上海唯一一所成体系、成规模、集约化引进英国一流高校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学院,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创新、合作交流、校园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中英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中英国际学院利用独特的国际化办学优势,借鉴英国先进的管理体系和育人理念,整合合作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位课程和一流的国际化学习环境。该学院办学规模从最初的200人发展到目前的1600人,并从2010年启动全球招生,目前已经拥有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国际学生。中英国际学院已建立管理学院、工程与计算学院及语言、教育与文化学院,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并日趋稳定,通过全球招聘,学院目前拥有了70余人的稳定外教师资团队。


          图为中英国际学院多元化成才模式 制图李嘉豪

  中英国际学院为来自全球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专业学科、授位大学及学习路径选择模式,基于9所英方大学合作网络,提供“2+2”双联学位课程的形式,还有“2+1+1”、“3+1”、“4+0”等学习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成才模式的多元化。此外,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双学位”项目,获取上海理工大学和英方合作大学的双学位。学院开设的专业均严格按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的相关学术质量保障要求进行设置,这些要求被完整地纳入学院各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并得到严格的落实和执行。

  中英国际学院拥有专业的数控铣床与数控车床设备,实验室设备均从德国、英国等地专门引进。此外,学生不仅可以使用上理工主校区的工程实验室及设备,也可以到英国大学去体验英国的教学方式,并积累海外生活经验。

  2013年,中英国际学院被QAA发布的《2012海外办学评估报告(中国)》列为英国高校海外办学的典范,并称“中英国际学院的运作模式已非常成功”。2014年,中英国际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德学院的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2014年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截至2014/2015学年,已有近3000名在中英学院就读双联学位课程的学生成功升入相应英国大学继续攻读学位课程。自2011年7月首届学生毕业以来,中英国际学院的学生就业率及硕士录取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们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极高的就业率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国际标准:主动对接推广,引领专业建设

  【摘要】上海理工作为一所行业背景深厚的理工科高校,“对接行业”一直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方针。而ASIIN、CEEAA等国际认证所代表的就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对工程教育的行业要求,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

  在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胡寿根看来,学校推行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在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提升整体工程教育办学质量。国内外大学教师在对待教学、科研、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观念有着很大差异,而这对于学校开展国际化工程教育具有很好的参考以及指导作用。因此学校一直致力于将中德国际学院、中英国际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模式推广到其他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当中去。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一直以敢为人先的姿态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并且主动将国际标准推广复制,引领自身专业建设。2011年,光电学院与德国科堡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学历专业获得ASIIN认证,这是学校第一个获得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中外合作硕士专业。2014年,光电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内第一家纯中国的“本土”专业,成功通过德国ASIIN标准认证并获得ENAEE质量标签EUR-ACE。在连续取得工程教育国际化成果之后,学院从2015级学生开始推行了新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图为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内首个“纯本土”专业接受并通过德国ASIIN认证

  光电学院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每学期的学业负担进行重新布局,确保四年大学学习的均匀化;二是遵从学习心理学规律,取消所有低于3学分的课程,减少课程数量;三是所有专业加强实验课数量,实践环节学分学时达到总体的四分之一,并要求“一课一作品”,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每门专业课程中;四是提高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学院要求所有的专业教师都具备动手实践能力,亲自带学生做实验,而实验教师专职从事实验服务和开发等工作,改变了以往由专业教师授课、实验教师上实验课的模式。

  光电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徐伯庆介绍,学院推出这些教学改革正是基于“国际认证经历、教学评估工作、学院承担的市教改重点项目、海外著名大学调研以及企业反馈”这五位一体之上的。国际认证就是以“外部质量标准”促进“内部教学改革”,认证促进了育人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国际认证促进在专业教学中建立一套能够持续改进的有效机制,敦促学院不断改进教学,也不断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深入探索。

  除了光电学院,2016年上海理工另外两个本土专业———能动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相继通过ASIIN认证。其中,机械学院的认证工作经历了5年之久。机械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钱炜介绍说,国际认证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机械学院根据ASIIN认证标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挖掘工程教育认证思想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从而更好地指导专业建设,在明确学习成果导向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学院修订了2016级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使之更加符合工程认证对于课程体系的要求。

  能动学院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认证之后,已对全部专业启动了认证。能动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武卫东认为,国际认证重在对于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将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院通过认证,一方面完善了教学科研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使得课程设置更加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

  上海理工作为一所行业背景深厚的理工科高校,“对接行业”一直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方针。而ASIIN、CEEAA等国际认证所代表的就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对工程教育的行业要求,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学校聚焦“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将国际认证作为建设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全面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目标导向”的核心认证理念,同时坚持认证工作反哺专业建设,分类推进ASIIN、CEEAA等认证工作,实现从传授学生知识点向提升学生能力的转变,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扩大专业影响力。

  截至目前,上海理工目前共有7个专业获得了德国ASIIN认证,其中4个本土专业,分布于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涉及4个学院,覆盖的本科学生人数约为3400人,占全校本科生人数的19.2%。另外,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安排,工商管理、金融学、车辆工程等12个专业已经启动国际认证,其中管理学院AACSB认证已经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未来,学校将实现现有54个本科专业中,三分之一的专业通过上海市选优评估,三分之一的工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三分之一的专业通过国际认证的目标。此外,学校在中德国际学院下新设“USST-ASIIN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双方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推广德国和欧洲工程教育的质量标准。

  国际平台:开放协同共享,形成有效支撑

  【摘要】国际化的工程教育不仅要有精品合作项目和优质的办学机构,更离不开氛围营造。作为国际化办学平台之一的沪江国际文化园,就是上海理工开展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来年,上海理工通过大力引入国际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为教育国际化提供坚实平台。学校先后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共建“上海-谢菲尔德国际制造创新中心”,与英国精密测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中德环境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中心”,与美国Keysight公司共建“上海理工大学—Keysight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共建“超网络研究(中国)中心”。

  在过去的30多年间,上海理工大学赴斯图加特大学进修、合作科研的教师近百人,学校多名教授系该校出身,这些学者构成了上海理工大学90年代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学校还长期与韩国庆熙大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据2014年汤森路透研究与分析报告中显示,上海理工大学已成为与韩国庆熙大学2004-2013年联合在工程领域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国外学术机构。另外,上海理工大学环建学院被德国政府遴选为德国大学生海外实习、实践和进修基地。通过国际化教育平台,学校进一步实现国际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在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支撑下,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下,不断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科研水平,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


            图为沪江国际文化园五大功能 制图李嘉豪

  国际化的工程教育不仅要有精品合作项目和优质的办学机构,更离不开氛围的营造。作为国际化办学平台之一的沪江国际文化园就是学校开展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沪江国际文化园是位于上海理工军工路北校区的历史建筑群,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建筑群之一,分别建于1907-1936年间,曾经是教师住宅。2011年10月29日,沪江国际文化园正式投入使用,向全校师生以及公众开放。如今,沪江国际文化园内设有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北欧、澳大利亚、法国等7个文化交流中心,分布在七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当中,共同构成了国内首创的独特的校园国际文化社区,同时也是一张沪上百年名校隽永的文化名片。沪江国际文化园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国际文化学习体验平台,为广大的师生、校友提供多元文化交流学习平台,为实施国际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情怀,另一方面促进学校各项国际化事业发展,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沪江国际文化园中外学生交流

  沪江国际文化园致力于服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由此延伸出五大核心功能。一是国际文化学习中心,在沪江国际文化园可以聆听来自不同文化的声音,通过学术演讲、文化讲座、文化节等形式,更好地感受并理解这些文化;二是国际文化体验中心,沪江国际文化园提供了各个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场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并享受不同文化带来的全新体验;三是国际特色主题活动中心,学生在沪江国际文化园将有机会参与来自不同国家、涉及各类主题的文化活动,包括该文化的科技、创新、传统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四是高校与国际教育、研究机构交流合作中心,沪江国际文化园通过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展开更加广泛的教育与科研合作。多元文化交流的同时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智慧与创新集聚;五是高校与国际企业互动、合作中心,沪江国际文化园提供了大学与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寻求更多的大学与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结语】

  “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百十年前,学校在上海入海口选址办学的深情期许如今镌刻在沪江园思晏堂的大厅浮雕上,它鼓舞并见证着上海理工全体师生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不断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显著成绩。

  展望未来,上海理工工程教育将继续紧贴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符合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并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关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