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成为云南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领跑者”
http://www.huaue.com  2013年6月17日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云南省承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第一家教学单位。学院创办十三年来,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在不等不靠中大胆创新求发展,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中敢于担当,以突出学院国际化办学为中心,在着力引进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云南实际中不断提高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教学管理,在教育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实际行动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培养并及时输送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成为了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窗口和桥头堡建设的探索者与实践者。2006—2012年,学院连续7年被全国权威性媒体评选为全国“最佳中外合作院校”之一;2011年11月,被省教育厅和云南财大列为“第一批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院”。
  
  学院基本情况
  
  国际工商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是经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本科双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的新型国际化学院。现本科项目设有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国际商务、项目管理、国际商务英语、理财学、金融服务等专业;硕士项目设有列入国家统一招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商务两个专业,中英合作项目有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两个专业。
  
  学院同步引进国外合作院校的优质教材、教学大纲、优质师资等,采用双语教学,本科实行4+0办学模式,中英合作硕士教育项目实行2+0办学模式(均在国内完成学业,无须出国)。完成学业且成绩合格的本科学生,可获中外合作双方院校颁发的学位证书;中英合作硕士教育项目毕业生可获得英国格林威治大学颁发的理学硕士学位证书。学生所获得的国外大学学位证书可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学院现有师资71人,其中在编教职工65人,专职教师55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优秀教师46人,占专职教师的84%。学院每年都要选送教师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及再深造,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每年国外合作方院校都会派出数十名专家、教授到学院讲授专业课程及核心课程。此外,学院每年都会选聘10多名优秀外教承担英语写作、英语口语、体验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院办学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
  
  学院融合了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英国龙比亚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会计、金融、商务、项目管理、房地产等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国情省情,专门建立了完整的国际课程体系大纲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率先在全省高校中实现了国际化教学的“四化”
  
  亮点之一:课程设置国际化
  
  每个本科专业平均从国外合作院校引进24门专业课或核心课,采用国外合作方院校同步或国际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美合作项目有10门课程由美国库克大学教师负责讲授;中澳合作项目有8门课程由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教师负责讲授;中英合作项目有8门课程由英国龙比亚大学教师负责讲授,其余课程由中方或外籍教师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学生可选修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以适应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需要。
  
  亮点之二:师资配置国际化
  
  学院教师中具有国外硕士以上和海外留学背景教师46人,占专职教师的84%以上。学院还每年选送教师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以及进行学习交流。每年国外合作方院校都会派出数十名专家、教授到学院授课。学院每年还从国外选聘10余人次外教承担英语课程教学任务。
  
  亮点之三:教学方式国际化
  
  学院引入国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谈论、小组作业、团队合作中来。在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上,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平时考勤、作业、课堂参与、论文、小组陈述、项目调查、体验式学习、期中期末考试等都是学科成绩的构成部分,结合社会实践教学,评定学业成绩。
  
  亮点之四:学习环境“全天候国际化”
  
  学院非常重视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每年接待大量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教师和留学生,与国外数十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换学习,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及境外其他院校交流学习。广泛开展的交流活动不仅增添了学院的国际化氛围,拓展了师生的视野,活跃了校园文化,还提高了学院的国际知名度,为学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奠定了基础。
  
  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力硕士生团队
  
  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的硕士教育项目本着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入英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以跨境教育方式,采取项目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双方共同协商决策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招生联合培养的机制。中英格林威治硕士项目共设置17门课程,分为英方核心课5门、英方辅助课3门、中方专业课4门、中方基础课4门及毕业论文1门,其中英方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实施的教学标准与英国本土保持一致。严格控制教学环节,在英语培训、课堂考勤、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师考核、学生意见反馈等方面,均制定了与英国同步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教师及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的教学规范性。根据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均严格实施“教考分离”的模式,所出具的学位证书及学业成绩单与格林威治大学英国本土学生完全一致。该项目的中国教师在全面吸收英国教材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专业实务,与英方资深教师合作编写了7册教材。该套教材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吸收、本土化”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了教材结构,提升了教学效果。本项目学生可参加每年在英国举行的毕业典礼,赴英期间,格林威治大学为学生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包括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参观格林威治大学及部分英国历史遗迹等。每学期举行英国教师与学生的见面会,听取学生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
  
  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为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大批“出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一流人才
  
  学院注重学生素质养成,坚持培养有能力、有教养,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向诸方面协调发展,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
  
  本科教育阶段,学院全面引入美国库克大学“生涯管理与体验教育”四年全程化教学课程。该门课程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意识、拓展思维广度”为主线,采取阶段性差异化教学、第三方介入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开展生命、生活、生涯的认知和体验。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开展亲情、爱心、社团、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等学习体验活动,连续七年组织本科学生暑假期间到上海、深圳、东盟、香港等地开展体验学习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生涯管理与体验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使学院学生树立了“学中学、做中学、错中学、成长中学、终身学”的理念,引导学生学用结合、担当责任、提升文化底蕴,充分发展个人潜能。目前,学院在全国各地建有61家生涯体验教学基地,供学生体验学习。从2010年起,本门课程已向曲靖师范学院、红河学院、玉溪师范学院陆续输出。
  
  在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背景下,以及对“校-政-企-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创新,学院于2013年5月共派出10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赴云南省建工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云南欣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分别与位于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代表处或项目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知识灌输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理论与实践,实习与就业的有效结合。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结硕果
  
  学院一直秉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指导思想,走“引进整合本土化国际化”的办学之路。近年来,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福特汉姆大学、加州州立圣伯纳迪诺分校、加州州立圣地亚哥分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北安普顿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多角度、多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此同时,在不断提升现有项目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学院国际化发展战略由“引进来”为主向“走出去”办学逐步转变,通过聘请海外院长、交流互访等形式拓展海外办学空间,目前与巴西、埃及、南非等国家高校取得联系,积极洽谈海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得到认可,学生出国留学国别和留学层次日渐丰富。截止到2013年5月,学院已有360余名毕业生选择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继续深造。他们申请到的学校不乏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如美国天普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旧金山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麦考瑞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塑造了良好的形象,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声誉。
  
  与此同时,学院还与除国外合作院校外的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等开展学生交流交换项目,积极创造国际化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交流的平台,开阔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往能力。截止2013年5月,已有74名通过交换生项目到学院学习;接收80余名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高校交换生到学院学习。
  
  融入区域、融入国际、创新发展
  
  引领国际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美好未来
  
  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省内最早获得教育部批准认可的办学项目,10次通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教育评估机构的评估。2004年12月,学院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全国一流中外合作院校”的称号;2006-2012年连续7年被全国性的媒体评选为全国“十佳中外合作院校”、“十大中外合作院校”、“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十大知名中外合作院校”、“最具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十大品牌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2011年,学院被云南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云南四家试点学院之一。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重要窗口,是西部地区教育国际化的亮点。
  
  随着办学知名度的提高,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逐年攀升。2003年,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文科最高分仅高出最低控制线12分,最低分比最低控制线还低35分,理科则完全没有达到最低控制线,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比最低控制线低5分和40分;2012年,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与最低控制线相比,文科最高分高出79分,最低分高出20分,理科最高分高出89分,最低分高出18分。据统计结果显示,2003~2012年间,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文科最高分超过最低控制线达79分,最低分超过最低控制线亦达24分,理科最高分超过最低控制线达149分,最低分超过最低控制线亦达33分。
  
  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
  
  2006年,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准;2010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支撑学科获学校立项;2011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立项。2011年,管理科学与工程获“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立项。此外,2006年以来,学院相继成立了项目管理研究中心、管理决策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所和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研究中心,组建了4个校级科研团队和3个院级科研团队。2012年,学院组建了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以产学研方式,成立了“云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工程研究中心”与“云南财经大学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研究中心”两个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获得了学校及社会的认可。科研团队和机构的成立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硕果累累
  
  办学十二年来,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58篇,其中在《教育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高等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58篇;各级课题立项9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21项;出版著作32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项;聘任了海外院长1名、特聘教授1名,客座教授28名,先后邀请了6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在学院授课或讲学,累计向研究生和本科生组织各类讲座100余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学院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2004~2012年8年间,学院在职教职工由25人增加到65人,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从4人增加到18人,博士由7人增加到21人。目前学院有博士和在读博士2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教职员工占94%,84%的教师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并聘请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冯毅教授担任学院海外院长,有特聘教授1名。
  
  学院教师中现有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名、云南省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1名教师获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称号、1位教师被授予“云南教育功勋奖”,多位教师获得省级表彰奖励。
  
  引入国际化育人理念,开展“一对一”指导。在学生毕业之际,学院邀请有丰富人生经历和有渊博学识老师给学生进行一对一职业发展指导,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选择和计划进行了综合评估,给出有效的建议和指导,消除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虑,为即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提升信心和提供持续进步的支持。
  
  学院以提升青年学生创新立业能力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生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成效显著。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全国铜奖。在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荣膺校级“挑战杯”称号。在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云南省“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学院参赛作品获得省级金奖1份、银奖1份,并有1份作品入围国家竞赛,实现了学院参加科技竞赛的突破。各类科技竞赛,带动了学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青年学子。
  
  毕业生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就业成功率名列前茅
  
  随着跨国业务的广泛开展,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懂经济的人才需求正逐年增加,在学院国际化办学思路指引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建设和国际化学习环境营造,学院的毕业生形成了国际化思维和国际化知识相互融合的经济应用人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对新环境适应性强,受到了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来学院招聘人才的单位逐年增多,特别是一些涉外岗位对学院毕业生更是青睐有加。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均超过97%,据学院主管就业的教师介绍,在未就业的毕业生中,主要是由于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而主动放弃及时就业。
  
  在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去向分布中,到国外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12%,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1.46%,到金融、贸易、文化及其他企业的涉外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20%以上,彰显了国际化办学的成效。有的同学在毕业当年作为国家外派汉语教师被派往国外任教,有的学生被用人单位派往国外经营国际项目。
  
  突出培养特色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学院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也利用中英合作硕士项目为国内外从事建设、生产、研发、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等工作的大型企业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该项目是云南地区唯一经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填补了云南地处边疆,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向云南各行业输送了大量项目管理及房地产管理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引进国外优秀大学先进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材,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博士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并辅之以格林威治大学教授定期的访问授课。学院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的欢迎和好评,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形成了就业率高、就业面广、就业质量优良的特点。由于办学规范,注重质量,学校中英合作硕士项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教育部、省政府和教育厅相关部门多次给予表扬。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杨秀伟、王晶、陶文星采写
 关于云南财经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