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涌动的青春 当向涛头立︱唐洪武校长在华南理工大学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9日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
|
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广州,雨水与阳光交织,风雨迎贵人,秋日胜春朝。今天,全国各地的7061名本科生、8362名研究生,以及全球各地的1698名留学生来到华工,你们就是华工的贵人、华工的财富!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代表熙春书记,向2025级的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培育你们的家人和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前,我在多个场合都听到很多学生表示,希望能考上华工,我高兴地说,我在华工等你们。为了我们共同的约定,你们争分夺秒,我一直充满期待。现在,你们金榜题名,不仅是我等到了八方而来的你们,整个华工都张开了双臂,不必说智慧的课室、创新的空间,也不必说顶尖的设备、新建的宿舍,就连晶莹的虾饺,也“水灵灵”地出笼了。我们都以努力为舟,兑现了承诺。
你们中间,有学校首届百步梯创新学院的641位新生;有7对双胞胎同学,其中杨燮柯、杨燮栋两兄弟共同考入工科试验班;有超50位同学高考物理拿到满分;有学校超级机器人“珠峰班”成员、软件学院的硕士生孙颢玮;有巴黎奥运会跳水项目两块金牌得主、体育学院的硕士生陈艺文;有在全国多项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金奖、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博士生胡安谦……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同学们,因为华工的一门专业、一位学者或因一段家族缘分、一座城市魅力等不同的原因,你们把华工作为青春的站点,我想说,这一站值得信赖、值得期待!
因为走进华工,你就能看到闪耀的群星
学校百余年栉风沐雨,星光闪耀、熠熠生辉。大革命烽火硝烟之中,杨匏安、刘尔崧、周文雍等“红色甲工”师生,用生命铸就不朽丰碑。新中国基业初创之时,罗明燏、冯秉铨、陈永龄等三百元勋,用热血推动高位办学。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李东生、廖清清、以及今天到场的李永喜等先锋闯将,用汗水创造实业传奇。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何小鹏、卢盛林、陈平绪等青年学长,挺立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最前沿,书写了“强国建设、华工有为”的崭新篇章。
因为深入华工,你就能链接硬核的实力
学校立足中国大地,卓尔不群、迈向一流。作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在组建之初,就连续创下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俄汉自动翻译电子计算机、华南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华南第一台程序控制铣床,更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15项大奖。在此后的办学发展中,学校乘势而上、攀高逐强,拿下了更多的“第一”。比如: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位列华南地区高校唯一;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5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方面也走在广东高校前列。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是华工“国家队”“排头兵”的绝对实力。
因为经历华工,你就能成就非凡的自己
学校坚守“学生永远在C位”的理念,立德树人、五育并举。1999年,在全国率先系统提出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生在历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获金奖36项,问鼎华南高校;超200位毕业生成为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的创始人、掌舵者,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今天的你们,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机会,本科生转专业更加自由、研究生联培基地扩优提质、博士后招聘数量成倍增长等。这些人才培养工作的调整优化,都是为了不负你们的选择、你们的期待、你们的未来!
同学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你们准备好了吗?我想,可能有的同学已经给自己立下了目标,比如,拿奖学金、参加社团、硕博连读、申请博后、找好工作;可能有的同学暂时还没有找到方向,没有想好大学规划,但这并不要紧,也不用焦虑,谁的青春不迷茫?在今天“入学第一课”上,我以一部电影、一座桥梁、一场比赛的故事,谈谈关于三个“立”的思考,助力你们走好大学第一步。
一是,涌动的青春,当以爱国立身,有气有节。
人生要有信仰,信仰必求高远,立身,就是要确立自身的志向和价值坐标。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也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提醒着我们历史不容忘却,爱国不需要理由。
同样是在80多年前,学校主要办学源头之一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几经辗转,在粤北坪石继续办学,广大师生在敌人的炮火中,用毅力、用生命延续了华南教育的火种。今年,这段历史被拍成了电影《坪石先生》,其中一位老师让我非常钦佩,他就是建筑工程系的卫梓松教授。他在荒山里带着学生测地形、夯地基、做规划,为了组织学生撤退,自己却未能及时突围,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毫不动摇、以身殉国。一寸山河一寸血,坪石精神早已融入华工人的血脉,永远铭记、生生不息。
同学们,要立身,爱国是第一位的。希望你们去打卡校园红色史迹,去坪石瞻仰卫先生雕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文脉,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让青春的火炬,烛照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二是,涌动的青春,当以勤奋立学,有始有终。
青年须尚学,学习是主题,立学,就是要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如果说人生如树,学习就是树根,扎根越深,越是枝繁叶茂;如果说人生如途,知识就是力量,动能越足,越是行稳致远。
30年前,有四位华工学子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会因为一座桥聚在一起。1995年,他们四人同时考入华工,常常白天上课、晚上自习,回到宿舍还要在走廊挑灯夜战。晚上,那一盏盏昏黄的灯光,照亮的是书本,点燃的是梦想。其中一位徐郁峰,一路读到了博士。毕业后,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仍不断学习数字建模、智能建造等新技术,最终在广州首座跨江人行桥项目中会师。四位同学在何镜堂院士领衔下,共同打造出荣获国际大奖的广州城市地标——海心桥。这是知识改变世界的生动诠释,更是华工人勤奋学习、本领过硬的最好说明。
同学们,要立学,勤奋是不可缺的。希望你们把学习当作一份重要的责任、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健康的方式,坚持学习探索、尊重学术道德、涵养优良学风,发展出挑战不可能、破解“卡脖子”的学养和能力。
三是,涌动的青春,当以实干立行,有胆有识。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立行,就是要树立敢想敢做、马上就做的行为准则。实践是淬炼知识的大熔炉、是检验理论的练兵场,只有将所学转化成所为,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才能闯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
10年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方兴未艾,Robo Master机甲大师赛拉开序幕。学校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学生联合组团参赛,并取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华南虎”。10年来,他们依托机器人未来创新实验室,七次闯入全国前三强,两度问鼎全国总冠军,在今年全国总决赛中再度捧杯。然而,这条荣耀之路,从来不是直线,面对每一次失误,他们只有一句话:不要怂、就是干。10年间,“华南虎”团队以笃行为功,孵化近10家初创企业,收获近400项国家专利,走出超500位机电精英人才,成为学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育人育才的典范。
同学们,要立行,实干是最给力的。干事创业,不能“你行、你上”,更要“我行、我上”,迈一步,便有一步的光亮,干一事,便成一事的功业。希望你们用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在实践中加载技能,在磨炼中拔节成长,做创造者、做实干家。
同学们,当涌动的青春遇见凭海而立、因海而兴的广东,就应当拥抱浪潮、向涛头立。请你们用远见超越未见,突破已知、探索未知,大胆迎接一切可能,坦然面对所有困难,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因为你的样子,就是未来华工的样子。学校正以加快挺进全球百强大学的决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需要你火力全开、勇毅前行。今天的你书生意气,明天的华工必定蒸蒸日上。因为你的样子,更是未来中国的样子。国家高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你坚定信念、担当使命。今天的你风华正茂,明天的中国必定欣欣向荣。
同学们,青春之华,源于奋斗;青春易逝,唯有奋斗。勇敢者率先破局,胆怯者止步不前,愿你们以上善若水的包容,守一泓清水的澄明,持滴水石穿的坚韧,起好步、立得住,强筋骨、练才干,在青春涌动的路上,纵有疾风起,也要昂首迎风去!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人人出彩、个个灿烂!后天就是教师节,祝老师们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