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当中超越 | 校长刘勇胜在长江大学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30日  来源:长江大学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长江大学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来自海内外的2800余名研究生汇入长江,精彩起航。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秋九月,意义非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盛大阅兵中,迭代升级的武器装备、米秒不差的受阅方阵、整齐划一的行军步伐、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战略自信与和平力量。其中,我校学子经过严格训练和层层选拔,成功入选民兵方队,并光荣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展现了长大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正是在日常练兵备战中的负重训练和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才有今日中国军队的追赶超越,成为党和人民完全信赖的英雄部队。这对我们办好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同样是一种激励。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今年是《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5周年,我国已基本建成较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落实到学校层面,我们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数量接近万人,规模不断壮大;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年度到账科研经费近5亿元,学科建设成效与科研实力持续提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持续引育重大人才,加快建设重大平台,导师队伍与科研条件显著改善。当前,学校正以决胜一流的信心和步伐勇担能源强国、农业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使命,在担当中加速超越、走向卓越。

  同学们!

  在担当中超越,这是历史启迪我们的成功经验,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现实要求,更是未来实现人生理想的正确选择。面对不同学科领域和科研方向,我们需要艰苦训练、加压负重、精益求精,以刻苦钻研赢得利剑出鞘。为此,从现在起,大家要思考如何为国家战略所需、行业转型所盼、地方发展所向贡献个人科研所能,在实战中研其精深,在追问中究其原理,在突破中硕建其功,在服务中博施天下,用铁肩膀担负起你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让人生的履历写满“长大研途”的精彩。

  如何在担当中超越?今天,我想以此为题同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一是要挺起担当的脊梁,在坚定理想信念中立志超越。理想信念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无往而不胜的精神支柱。一个有理想信念的科研探索者,他的原则立场是坚定的,人生志向是明确的,使命担当是强烈的,科研状态是积极的。尽管一时的挫败感在所难免,但他会迅速重振精神、越挫越勇,就像攻山头一样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的关隘,直至达到科研报国的目的。

  长江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翁文波先生就是理想信念坚定的爱国科学家。抗战时期,他立志做“先进科学的取火者”,历尽艰险从英国带回自己研制的重力探矿仪,开启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测井等科技先河。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甩掉“中国是贫油国”的帽子,他着手培养地球物理勘探人才,成为长江大学石油教育的奠基者,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作出了卓越贡献。上世纪60年代,为了不负周恩来总理“让地震预测大放异彩”的当面嘱托,他毅然转向“天灾预测”这个世界级难题的研究,成为预测论专家。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仍要求在病房搭建临时办公室,强忍病痛在计算机前忘我工作,将自己全部的科研成果交给国家。时代在变,使命在变,科研任务在变,但不变的是像翁院士一样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

  希望你们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家国情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做“先进科学”的薪火传人和擎火先锋,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绽放出属于你们这一代长大人的科研异彩!

  二是要练就担当的本领,在勇攀学术高峰中追赶超越。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从现在起,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刚好十年时间。这十年也是大家持续学习深造、科研渐入佳境、事业起步较快的黄金十年。我们要倍加珍惜读研的时光,善于捕捉科研中出现的科学问题,乐于接受重复性试验、周期性检查以及野外考察、埋首文献等带来的意志磨练,勇攀科研高峰,不断超越自己。

  提升科研本领需要直面真问题。我校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陈宁生教授,长期从事山地灾害研究。“降雨少的冬季为什么也会发生滑坡?”“雨停后为什么还会爆发泥石流?”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他多次奔赴灾害一线调查取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应急减灾专家,他和团队连续13年向国家提交灾害预测报告,有效指导全国山地灾害防治。今年7月,他登上中国科学院《科学公开课》的讲台,向全社会科普意外山地灾害的属性、机制与应对,为我国应急减灾事业贡献了长大力量。提升科研本领需要甘坐冷板凳。今年年初,长江大学作为第一选育单位选育的水稻品种“春9两优70”获批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这是学校选育的首个超级稻品种,也是湖北省时隔11年后再次获得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成功的背后,是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无数次品种筛选、试验改良,历经16年的传承、坚守与创新,最终大获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勇立新功。

  希望你们练就攀登学术高峰的过硬本领,在实践中调查真相、追求真知、领悟真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人民需要的地方,交出属于你们这一代长大人的精彩答卷!

  三是要保持担当的状态,在拥抱科技变革中引领超越。担当不是一时的冲动与兴起,更不是一味的追名与逐利。真正的担当者一定会把担当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行动。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我们更需要主动拥抱时代,自觉引领科技变革向智而行、择善而从,担负起科技造福人类的职责使命。

  永葆担当状态需要全面发展。引领科技变革离不开长期主义,这就要求我们身心健康成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友邓运华在“长大20年”主题大会上,深情回忆了在母校的一次冬日晨跑的情景,尽管下着雪,地上还结了一层冰,但他和同学们仍然坚持跑步锻炼,这件小事让他终身难忘、终身受益。他动情地说,正是在母校形成的风雨无阻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坚守做一件事的品格,支撑着他一辈子深耕海洋油气勘探领域,最终实现能源报国的志向。永葆担当状态必须追求卓越。科技创新加速演进,研究生教育也正加快变革。当前,国家正有序推动高校和企业联合创建卓越工程师学院,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我校研究生获批主持“湖北省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实践项目”2项,单项资助经费达20万元,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同时,科技变革越是突飞猛进,人文社科越要发挥作用,要在引导智能向善、规范科学伦理、创新文化传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勤于思考、勇于开拓。

  希望你们永葆引领科技变革的担当状态,在勤于修身中实现全面发展,在长期坚守中追求卓越人生,随时准备担负起更大的职责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属于你们这一代长大人的卓越贡献!

  同学们!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名言警句,也是他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天,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让我们大力弘扬“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长大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担当中超越,永远奔向前方!

  谢谢大家。
 关于长江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