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院长童志锋:青春恰来时,骋志乘风起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27日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

  大家好!

  初秋的清风带着丰收的气息拂过景行湖畔,今天,我们满怀无比的喜悦与期待,隆重举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欢迎跨越山海、奔赴东方的3012名新同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264个姓氏在此汇聚,“陈”姓同学再度蝉联榜首,年龄横跨16岁到26岁,青春力量齐聚。不同成长轨迹,因“东方”二字在海宁这片文化沃土上交汇,共同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不久前,我们刚共同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天安门广场上的铮铮誓言与铿锵步伐,仍回荡在我们心间。那是精神的传承,力量的凝聚,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八十年前,烽火岁月中先辈们守护文明火种,以“教育救国”理想点亮暗夜;八十年后,和平年代的我们接过精神火炬,肩负起“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然传到了你们手中。你们的到来,为这所扎根海宁的校园注入新活力。

  同学们,这是变革汹涌、创新奔涌的伟大时代,亦是挑战交织、风云激荡的复杂时代。人工智能重构人类认知边界,数字浪潮重塑经济形态,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如何定位自我?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些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今天,我想从“赤子心、万里路、青云志”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这既是大学生活的三个维度,更是人生成长的三重境界。愿你们以此铭心,躬身践行,在岁月中体悟成长、升华境界。

  一是要修“赤子心”,在信息洪流中持守独立思考。

  何为“赤子心”?孟子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就是人天生就有的仁爱本性,是成为君子的基础。通俗地讲,真正了不起的人,是那些没有丢掉自己,没有丢掉那颗像婴儿一样纯净本心的人。想想我们小时候,看到花儿开了就笑;看到别人摔倒了,就本能地伸手去扶;看到新奇的事物,就想去尝试一下。那份简单真诚,对世界天然的善意与好奇,是“赤子之心”。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激发我们与生俱来的“良知本真”,在于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置身AI生成论文、算法推送万物的信息爆炸时代,比快速获取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出真问题的勇气;比简单接受结论更珍贵的,是冷静批判的精神;比表面认同更有价值的,是独立判断的能力。正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突破——从哥白尼质疑“地心说”推动天文学革命,到屠呦呦从古籍中汲取灵感发现青蒿素,推动人类前行的从来不是单一权威的独断,而是无数人以理性思考、批判精神与创新实践凝聚的集体智慧。这种智慧,正是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生动写照。

  愿你们永葆这份“赤子心”,在求学中,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更要追问这些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意义与价值;在阅读中,不仅要欣赏语言艺术,更要触摸人性深度与文明脉络;在生活中,不仅要关注个体感受,更要胸怀家国天下与时代责任。希望你们在主动求知中锤炼独立思考,成为信息洪流中明辨是非、复杂环境中洞察本质的时代新人。

  二是要行“万里路”,在实践熔炉中锤炼真实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千古名句,正是对“万里路”精神的生动诠释——这不仅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知行合一的淬炼。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算力驱动的科技浪潮,从数字中国的创新实践到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今日中国更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大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理想照进现实的熔炉,是让思想在实践中生长的沃土。

  荀子言,“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多年来,东方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浙江大地,调研民宿经济、体验乡村文化、品味非遗韵味、参与乡村治理;竞赛团队在省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中斩获十余个奖项,以创意方案回应乡村需求;青年创客于“青春市集”变废为宝,锤炼商业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公益志愿者扎根卫生院、幼儿园,以暖心服务书写成长;学生情景朗诵受邀参与长三角抗战英烈故事巡回宣讲……他们从田野到赛场、从市集到课堂,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实践验证真知,生动诠释“行万里路”的真谛——山河为卷,实践为笔,担当为墨。

  大学的课堂,从来不只局限于三尺讲台。它在图书馆的书海中,在社团活动的协同中,在田野调查的泥土中,更在社会这本“活教材”的字里行间。这条“万里路”,是知识蜕变为智慧的必由之路,是“小我”融入“大我”的成长之桥。它呼唤你们勇敢走出舒适区,到真实世界中磨筋骨、长才干。愿你们珍惜每一次“出发”的机会,既能看见城市的高楼林立,也能读懂乡野的炊烟袅袅;既能感受科技的日新月异,也能触摸传统的文化根脉。

  三是要怀“青云志”,在复兴征程中书写青春担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笔下的豪情壮志,正是“青云志”的精神写照。这梦想,不应仅限于一份优越的工作,更应指向民族复兴与人类进步。这志向,是“万里路”的灯塔,是“赤子心”的归宿。它将指引你们穿越迷雾,在挫折中汲取力量,让人生价值在服务国家、贡献时代中绚烂绽放。

  青年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凌云壮志,正在我们身边熠熠生辉:震撼人心的九三阅兵,以国之盛典集中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风采与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优秀退役大学生张博文、朱思怡光荣参阅,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如今的她们将军旅担当转化为校园奉献,诠释了“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军魂”。满怀赤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傅钰岚、安凯文等七位同学,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从沙漠边陲到基层窗口,用汗水在平凡岗位上耕耘未来、丈量民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泥土,灌溉希望”的奋进之姿,践行着“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青春誓言。他们用不同的路径,共同书写了“青云志”的生动注脚——志在远方,路在脚下,担当在肩。

  “青云志”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一文中这样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虽然,吃饭、睡觉也是生活,可是始终不变的价值观与追求才是生活的幸福。这种幸福,源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源于个体成长与集体发展的同频。希望你们珍惜大学四年时光,既读好“有字之书”,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也读好“无字之书”,深入了解国情民情,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东方人。

  亲爱的同学们,赤子心,是你们的根,决定了能走多稳;守住本真,方能根基牢固,不随波逐流。万里路,是你们的行,决定了能走多远;躬身实践,方能开阔视野,不停留于空。青云志,是你们的梦,决定了能飞多高;志存高远,方能突破极限,不负时代使命。

  愿你们在东方这片热土上,深植赤子之心,笃行万里之路,绽放青云之志!当四年后的你们回望此刻,愿你们不仅收获丰盈的专业素养,更能完成人生境界的三重蜕变——以赤子心明辨是非,以万里路锤炼本领,以青云志照亮前路。当你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请记得做照亮他人的点点星辰。因为真正的优秀,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让世界因你而更温暖、更美好、更充满希望!谢谢!

 关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