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四重色彩,答好青春三问 | 浙江传媒学院韦路校长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26日  来源:浙江传媒学院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钱塘潮起千帆竞,桐乡文澜万象兴。在这诗画江南的美好夜晚,我们相聚风雅桐乡,共同迎来浙江传媒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记得今年高考倒计时第10天的时候,我通过短视频向大家发出邀约,希望在金秋九月,以钱塘潮为幕布,以传媒梦为剧本,共同开启一场今生无悔的青春直播!今天,我们终于在浙传相聚了!此刻,浙传的星河因你而更加灿烂,浙传的潮声因你而更加澎湃!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每一位乘风而来的“小浪花”,说一声“浙传欢迎你”!

  大学是人生中最多彩的一站。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色彩。在我眼中,浙传拥有四重鲜明的色彩。

  我们的底色,是鲜艳的“中国红”。红色是浙传校标的颜色。大家知道浙传校标的涵义吗?我认为,浙传校标是中国大学校标中最独特的一个,最有设计感的一个,也是最有内涵的一个。她是一面旗,一本书,一组波,一条河,一只鸽。所有这些意向都用鲜艳的红色染成,体现了浙传人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身处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我们始终与党同心,与国同向,与人民血脉相连。我们培养的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抹红,是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也是浙传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底色。

  我们的成色,是闪亮的“卓越金”。同学们,还记得你们收到的浙传录取通知书吗?据说今年的版本是近年来同学们最喜爱的一款,因为上面有一枚金色的校标冰箱贴,被同学们形象地称为“浙传小金条”。你们的学长学姐可是狠狠地羡慕嫉妒了一把!没有怎么办,欢迎到我们新开的校园文创店购买。这抹金,代表着浙传过硬的专业实力与广泛的行业认可。一代代浙传人成为新闻舆论、广电视听、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骨干精英,100多人次获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金声奖等行业最高奖。教师团队连续五年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唯一。“北有中传,南有浙传”的美誉,早已深入人心。

  我们的特色,是灵动的“之江蓝”。生逢改革开放,长于创新浙江,浙传的基因就闪耀着创新之蓝,浙传的每一朵小浪花都绽放着青春之蓝。在这里,任何一个创意都可能被点燃,任何一个梦想都有望被实现。《长津湖》《流浪地球2》《觉醒年代》《小欢喜》《文化的力量》等影视精品凝聚着浙传人的智慧,纪录片《巴金》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电影《胡阿姨的花园》荣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我校师生主创的国内首部取材于“两山”理念发源地的原创音乐剧《不负青山》将于十月在安吉首演。学校还是浙江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有全省领先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毕业生创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们的亮色,是蓬勃的“生态绿”。我们有绿色的校园生态。浙传不大,但很美。不论杭州钱塘校区,还是桐乡乌镇校区,都可谓钟灵毓秀、风光如画。我们有绿色的育人生态。不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还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在全省同类高校中都名列前茅。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22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我们有绿色的国际生态。学校与五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留学生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多项比赛中斩获佳绩。学校还打造浙江省“Z视界”国际传播工作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同学们,这就是浙传——一个点亮星光、成就梦想的地方。从今天起,你们将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浙传人!这个名字也将成为你们人生中最闪耀的标识!作为浙传新一届的大学生,有三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

  第一,为何学?很多同学选择浙传,是因为怀揣着一份 “传媒梦”,是因为热爱镜头里的故事、话筒前的声音、笔尖下的温度,是因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作家、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工程师、设计师、经理人等等。这份热爱,是你们来这里的“初心”,值得好好守护。但我想告诉大家:浙传人的“为何学”,从来不止于“把自己活成喜欢的样子”,更要思考“如何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浙传人的“为何学”,从来不止于“个人的小梦想”,更连着“时代的大担当”;浙传人的“为何学”,从来不止于个人的成长与自我的超越,更是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越是身处全球变局,越需要坚定的思想引领。越是面对发展逆境,越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越是呼唤科技革命,越需要深远的文化导航。今天,传媒人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厚重。记录时代,温润人心,引领风尚,创造美好,是浙传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

  第二,学什么?八个字:德艺双修,术道兼备。先说德艺双修。既要“崇德”,德是立身的根基。浙传小福佑电台的同学们用温暖的歌声疗愈重症监护室里的孩子们,得到了央视新闻长达15分钟的报道,是浙传学子“崇德”的写照。又要“尚艺”,艺是看家的本领。刚到浙传工作时,我被一幕以前不曾看到的景象所震撼:每天清晨球场上满是吊嗓练声的同学们,才知道未来金声是这样练出来的。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浙传人艺无止境、精益求精的执着。再说术道兼备。术是知识与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术业有专攻,没有一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门绝技,未来难以立足。道是思维与智慧,是迈向彼岸的“指南针”。当AI使知识唾手可得、工具触手可及,我们更需要由术及道,洞察传媒规律,把握时代需求,成为善创新、懂创作、会创造、能创业的卓越传媒人才。立身之德、成业之艺、致用之术、创新之道正是你们在浙传需要学习的。

  第三,怎么学?一是在课堂上学。课堂依然是大家学习成长的“主阵地”,但大家在课堂上不能满足于各种知识点的学习,而应该将这些知识条分缕析、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力、提升素质、完善人格。二是在实践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学的,管不管用,都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升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才能把“知识”变成“本领”。三是在赛场里学。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小浪花们行不行,先在赛场上见分晓。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各种竞赛是检验你们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只要勇敢去闯,全力去冲,就一定有收获。四是在社会中学。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只有走进田野,走入社区,走向世界,在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你们的作品才有“生命”,你们的成长才有“根基”。

  “为何学”是初心与使命,“学什么”是蓝图与框架,“怎么学”是路径与方法。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你们未来四年用行动去书写,用心灵去体悟。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体育。无体育,不教育;不健康,无未来。人生能走多远,拼的不是爹,是肌肉。这里的 “肌肉”,不只是体力,更是耐力、毅力、专注力和协作力。大家不必成为运动健将,但最好找到一项自己热爱的运动。愿你们在浙传的日子里,笔下有乾坤,脚下有力量,一路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亲爱的同学们,今夜的浙传因你们而亮。希望你们以浙传精神为坐标,坚守“中国红”的初心,练就“卓越金”的本领,绽放“之江蓝”的创意,构筑“生态绿”的家园。以敬业之心服务人民,以博学之志繁荣文化,以求真之念探寻新知,以创新之力塑造未来。

  祝愿每一位小浪花在浙传学有所成、心有所向,在传媒的广阔天地里,乘风破浪、闪闪发光!
 关于浙江传媒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