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致辞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17日 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 |
|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歌乐山麓隆重举行四川外国语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新生军训动员大会,5018名同学集结在红岩革命热土歌乐山下,即将开启全新的征程。九月的川外,因你们的到来而更加温暖、充满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校师生员工,对2025级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向陪伴你们的父母、引导你们迈入人生新台阶的老师致以崇高敬意!向承担本次军训任务的各位教官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两周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受阅官兵步履铿锵,气势恢宏,高精尖的现代化、体系化装备,向世界宣誓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本科新生在此集结,将开展为期14天的新生军事训练。本科同学一身戎装,风貌昂扬,这是你们青春最好的模样!希望同学们通过军训,强身健体,了解基础军事理论和国防政策。训练必然艰苦,但艰苦才能磨炼意志。希望你们在训练场上能吃苦耐劳,锤炼顶天立地的军人意志,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品质意志洗礼,迎来全新的大学生活!
同学们,军训对于川外学子来讲,还有一层特殊意义,那就是传承军大传统。1950年,学校依托歌乐山,从人民军队中应运而生;今天,你们戴上校徽,穿上军装,就是川外红色基因的全新因子,军大传统的时代传承。感谢你们选择川外,将最好的青春与这所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大学紧紧系在一起;川外也会努力成就你们,让你们在深广的语言文化天地实现青云之志。同学们,开学典礼是你们进校的第一课,我想在这节课里简要告诉你们:川外是什么,你们来川外做什么,怎么做。
川外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0年,在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指导下,学校成立。建校之初学校就有着深刻的军旅烙印、军队作风。75年来,川外秉持“服务国家,忠于人民”的军大传统,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的要求,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川外是一所积淀深厚的大学。学校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院校之一;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翻译学科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外语学科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前5%,今年又获批全国首批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点;学校设有25个语种专业。学校是重庆市首批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68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影响广泛。学校学术研究成效显著,出版了全国第一批外语类大型辞书,近年获得国家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学校服务发展贡献有力。长期参与外国政要、使团来渝访问等重大外事活动,提供高水平接待和翻译;“V小青”志愿服务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独树一帜。在18万毕业校友中,涌现出共和国驻外大使、中国社科院首届学部委员、国家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外交战线智库专家”等杰出校友,为国家各条战线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川外是一所兼收并蓄的大学。“开川外门,见山外山”,来到川外,就意味着踏入了多元文化的世界。校门口孔子与柏拉图的“对话”雕塑、汇聚26个语种的文化墙、多语言的字母广场,无处不体现着“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定位。作为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学校与国外153所高校及机构深度合作;建有覆盖联合国全部语种的门户网站群;通过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外青年对话论坛等,让世界文明在此碰撞,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学校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学贯中外”。世界胸怀、开放包容是川外人鲜明的身份标识。
川外是青年学子大有可为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是文化,语言是精神,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以语言汇通世界,以文化融通文明,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发展。这是新时代外语学子的光荣使命。当今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综合国力竞争和秩序重构,各国思想文化呈现诸多新特点新趋向。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基于对世界格局和历史潮流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外语院校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四大倡议——“全球治理”,全球治理当然需要大批高水平涉外人才。这是学校的时代使命,也是同学们的历史担当。今年上半年,市委书记袁家军专程来到学校调研,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希望学校积极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
同学们,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进入AI时代,外语乃至整个文科领域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但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挑战就是机遇。同学们,你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你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希望大家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一、坚定理想信念,明心之所向
中国古人讲:“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志”,拆开看来,就是“士”在“心”上,由心致远。站得高才看得远。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它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生活就失去意义。”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前瞻意识,以未来眼光做好当下的事。“五四”新青年正是在现代意识的觉醒中助推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百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是因为有领导我们不断奋进的中国共产党。而今,我们党立足“两个大局”高瞻远瞩,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和阶段任务。理想导航向未来,同学们,你们的大学时代,正值国家向2035年远景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你们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见证者,更将是主力军。大学是最美好的人生时光,希望你们找准时代坐标,志在未来,明心所向,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之为伟业。
二、以德为先,融合五育
“德不孤,必有邻”,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综合素养是一个人独特的身份码。希望你们以德为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通过五育融合,富养自身内涵,提升品德修养,学会与老师同学相处,与人为善,心怀仁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学是博雅场所,大学培养有品高士。希望你们胸怀“国之大者”,追求远大理想,拒绝投机钻营,拒绝蝇营狗苟,拒绝低级庸俗。学校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全国三所试点高校之一,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红岩思政教育品牌,以崇德向善引领学生不断进步。同时,学校丰富的第二课堂资源平台,支持近百个学生社团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让大家在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在参与国际化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中,涵养“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川外气质禀赋。
三、静心问学,创学术之新
大学是学习、研究的殿堂,求学问道,求知求真是最根本的任务。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Books are the nutrient of the whole world),希望大家徜徉书海,在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对话中思考生命意义,在研读《共产主义宣言》中寻找人生价值,在中外文明史论里撷取历史智慧,在歌德、华兹华斯、拜伦、鲁迅、朱光潜的诗文作品里体验美与诗意人生。求知问学是一个系统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潜下心来、稳步前进,慢慢体悟,逐步达到学习的“三见”境界。一是见心。首先正心诚意,找到自己的学习初心,以追求真知、问学报国的态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二是见识。要紧紧抓住学业核心,全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要牢牢把握学业方向,注重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外语+”“+外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学方向;要时时优化学习方法,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充分运用AI等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三是见行。在学习过程中,深思、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多读书,读好书,但不要仅仅成为知识的容器,而要在知识积累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汇创新。希望你们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通过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加深对世界各国的了解,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等,深化固化知识理论,培养学术创新能力。
同学们,英语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有句话讲,“人世漫长但转瞬即逝,有人看见尘埃,有人看见星辰。”(The world is long and fleeting, some see dust, some see stars.)如若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站在20年后看今天的你们,你们一定的会发现: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地方,大学也是励志研学、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早立志、立大志,实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让自己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得人生,既能担当、又有温度的川外人。
启程吧,New SISUers!今天歌乐山下的集结,是为了你们新一代川外人更好地出发。大家共同迈出学行川外坚实沉稳的第一步,赓续军大传统,涵养川外品质,励志迈向未来,书写无愧于青春的华丽大学篇章!
最后,预祝本次军训取得圆满成功!祝同学们在川外度过一段充实、美好、有为的大学时光!
|
关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