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向远,笃学力行︱辽宁理工学院校长邵良杉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13日  来源:辽宁理工学院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校园,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总结大会。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五湖四海的2518名新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圆满完成本次军训任务的部队官兵,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培育同学们成长、给予辽宁理工学院信任与支持的家长及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一、薪火相传:辽理工的“成长路”,与你们同行

  二十六载栉风沐雨,辽宁理工学院已从起步探索,稳步成长为以工学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本科高校。学校始终坚守“立足锦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战略,紧扣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方向,深耕应用型人才培养,聚焦“校企协同育人”,践行“适应数字经济,培养‘三化’技术型人才”使命。近两年,学校明确“两点一链”为发展目标——以硕士点申报搭建科研与为人才培养高地,为学子提供更高层次成长平台;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点筑牢专业质量保障线,确保人才培养标准化、高水平;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产教融合核心载体,推动专业链、创新链、知识链、人才链与产业深度契合,为地方发展注入坚实人才与技术动能。目前,学校设有33个本科专业,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工科专业占比超80%,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共38门;省级校际合作项目12项、省级教改立项57项,揽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3%,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同时,学校拥有校级科研平台6个、锦州市重点新型智库2个及校企合作产业学院7个,相关优势专业已跻身民办高校前列,2024年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可以说,你们选择辽宁理工是你们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学校保证不会辜负你们及家长的期望。

  二、新程启航:辽理工是你们逐梦的“新起点”

  祝贺各位新同学闯过升学难关,成为辽理工的一员!或许你们曾为成绩忐忑、对未来迷茫,但此刻请放下顾虑——能站在这里,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最好证明。请记住:辽理工从不看“过去的标签”,只愿陪大家书写“未来的答案”。

  校园教室中,薛其坤、袁隆平两位科学家的故事始终激励着我们:薛其坤从放牛娃到清华大学副校长,考研三次、读博七年,终成中科院院士,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袁隆平院士始于中专,却扎根稻田一生,用研究解决无数人温饱。他们起点非“顶尖”,却以执着实干书写传奇。在辽理工,也有许多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学长学姐:应用技术学院徐将灿,专升本考出691分位列全省第二;网络工程专业郑祥钰,从专科起步五年磨一剑,考入“双一流”高校青海大学读研;还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刘岩、走进哈工大科研一线的博士吴承伟、成为渤海大学学术新锐的张林闯。他们曾和你们一样在操场练队列、在图书馆啃书本,最终以勤奋与坚持,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模样。今天的你们,同样拥有无限可能。

  三、规划未来:在时代坐标中定位人生方向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从汲取知识到锤炼能力的关键跃升期。学校为同学们精心打造了多元化成长路径,助力每个人绽放独特光彩。从现在开始确立目标、做好规划,大学时光将会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方向一:深耕学业,升学进阶。如果你有志于学术研究、继续深造,就要从大一开始学好数学、英语打好基础学科根基,做好知识储备。刚才优秀校友为大家做了很好的分享。学校建有完善的考研辅导体系,近两年已有百余名学子成功考入高校继续深造;针对高职学生专升本需求,学校也提供专业指导支持,助力大家实现本科学历提升。

  方向二:投身公职,服务家国。若有志报考国家公务员,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方向与公考需求高度契合,建议提前做好知识储备,为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做好准备。如果你有慕宗悫之长风,心怀国家,有志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可参加学校的雷锋班,仅去年我校就有85名学子携笔从戎。

  方向三:锤炼技能,优质就业。若希望入职国家电网等优质企业或加入500强企业,学校开设的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等专业与招聘需求高度匹配,近两年已有多名同学成功入职对应企业。多年来,学校紧跟行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着力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工程师培养基地,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深受地方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刚才企业代表给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方向四: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学校2018届毕业生刘小稚同学,2019年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成为扎根基层的杰出代表;学校鼓励大家参与“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志愿服务项目,倡导学生脚踏实地,以行动践行理想,让青春汗水在基层挥洒。

  四、脚踏实地:理想需“一步步行动”来浇灌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学校坚持“课堂连着车间、教学跟着生产走”的理念,推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共建40个“定制班”、11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就是要让同学们不仅“学懂”知识,更要“会用”本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要知道,知识唯有转化为能力,才能真正决定未来;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创新、实践、沟通等多方面的锤炼。

  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

  第一,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多进实验室摸索设备、多去企业实习熟悉场景、多参加学科竞赛锤炼本领。学校大力支持大家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仅在2024年,学生荣获各类创新竞赛奖励1472项,包括国家级奖项102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64项、二等奖349项。学校39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组织单位,131人次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我校学生更是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室外智能驾驶挑战赛两次斩获国家一等奖。

  第二,要持之以恒,厚积薄发。从坚持出早操、认真上晚自习做起,积极参与社团建设、文艺展演、文化创作、科技活动,在小事中培养习惯——把“勤奋”当日常、把“自律”当标尺,每天进步一点,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第三,要坚守初心,矢志前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面对选择不迷茫、遭遇挫折不退缩,在坚持中锤炼毅力,在实践中找准自我,始终记得出发的方向,朝着目标稳步前行。请记住:“今天埋下的每一粒种子,明天都会长成支撑你的大树”。唯有当下脚踏实地,未来才能真正成为能扛事、能干事的“栋梁之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同学们,站在科技革命与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希望你们以今天为起点,秉承“尚德明理、精工致用”校训,传承学校“敢为人先 无私奉献”英雄精神,以知识武装头脑,以能力成就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勇担时代使命,绽放青春光彩!

  最后,祝愿2025级新同学们在辽宁理工学院学有所成、不负韶华!

 关于辽宁理工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