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12日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里,我们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4149名本科生、4851名研究生的到来,为这所拥有七十年辉煌历史的高等学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一路陪伴、教导与支持你们成长的父母、亲友和师长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想,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我们彼此选择相识、跨越山海相遇。

  ——此时此刻,有一份属于两个人“妙不可言”的缘分,叫作“原来就是你”。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两位“杨紫越”同学,你们的相遇如同精密计算的牵引,优秀的你们不仅同名同姓、来自同城同区,更是以相同的高考分数选择了相同的专业志向。这份特殊的缘分是惊喜,更是期待。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用青春的“双重奏”奏响守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奋进乐章。

  ——此时此刻,有一份属于22名同学“喜上加喜”的缘分,叫作“双倍祝福你”。今天是开学日,也是刘佳轩、郑皓、邱丽敏等22名同学的生日。开学与生日撞个满怀让人倍感独特,毕竟这可是连许愿都要兼顾学业与成长的限定时刻啊!这是时光为大家悄然送来的礼物,也是学校为你们精心编织的祝福。加油,向着新的一岁和新的学期出发吧!

  ——此时此刻,有一份属于1780名同学“再次遇见”的缘分,叫作“依然选择你”。漫漫求学路上,选择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的你们将未来的憧憬和成长的信任再次交给了北邮。新的起点,学校愿与你们一道向新而进、向高而攀、向远而行,共同书写这场双向奔赴的美好重逢。

  ——此时此刻,更有一份属于在座全体北邮人“接续传承”的缘分,叫作“终将成为你”。今年是北邮建校七十周年,当你们怀揣着对未来信息科技的向往而选择这里,当历经七十载岁月沉淀的北邮遇见青春正好的你们,这一切不仅是缘分的巧妙安排,更是北邮人接续奋斗的骄傲传承。从今天起,“信息黄埔”的接力棒将交至你们的手中,希望你们踏着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在“网络强国、网信报国”的新征程上跑出人生新的更好成绩。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予我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砥砺前行,从1955年诞生于新中国邮电事业起步的澎湃浪潮中,到如今矗立于信息科技革命的时代潮头上,北邮的建设与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北邮人用一个个“首创”与“第一”挺起了国家信息通信事业的脊梁,谱写了一曲教育强国、科技报国的逐梦赞歌。七十载春秋,不仅是一段时间的刻度,更是一道深刻的烙印。这一印记一经刻下便难以磨灭,它起初可能源于一次相遇、一种环境、一段经历,但最终会内化为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追求。

  同学们,一所优秀的大学,最宝贵的财富是学生,最持久的力量是她赋予其学子的寄托着共同价值追求的成长烙印。今天的开学典礼,学校精心安排了佩戴校徽的庄严仪式,佩戴校徽的过程正如成长烙印的铸就与呈现,此时此刻“北京邮电大学”不仅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还是一种责任的传承,更是一份人生的思考。在这个具有承前启后历史意义的年份里,借此机会,我想以学校校名英文缩写“BUPT”四个字母为脉络,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份北邮烙印里的成长启迪。

  首先是B,即Brilliant,希望大家做基础扎实、睿智进取的北邮人。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扎实的基础才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只有打牢学与做的基础,才能在未来技术变革中把握先机,才能在面对未知挑战时从容应对。“厚基础、重实践”是北邮一直以来的办学传统。我国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学校名誉校长叶培大先生曾说:“忽视基础将永远落后。培养创新能力,一定要勤奋刻苦,锲而不舍”。在狠抓基础、系统训练的严格要求下,勤学不怠、下得苦功、根基扎实成为北邮学子的普遍写照。许多校友在回忆大学生活时,往往都会提到在基础理论课上投入的“苦功夫”和在实验实训一线经历的“真磨砺”,这些看似艰苦的沉淀与锤炼,实则是北邮教育最坚实的底色,它不追求短期的热闹与浮华,而是努力将重视专业根基、崇尚实践探索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子的思维习惯与成才基因中。

  同学们,科学探索的本质是不断突破已有的框架与结论,奋力追寻新的方向与答案。我们挑战未知、攻坚克难的底气,根本还是来自扎实的知识根基与过硬的技能储备。希望大家始终保持对未知前沿的好奇、基础知识的敬畏和动手能力的重视,要耐得住性子,勿浮躁;俯得下身子,不取巧,学着在“慢”一点的节奏中求得“一等真学问”、练就“不二真本领”、走好“坚实人生路”,将学理精深和笃行精湛铸就为大家最鲜明的专业烙印。

  第二是U,即Understanding,希望大家做开放包容、视野宏阔的北邮人。去年的诺贝尔三大科学奖项中,两大奖项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先是物理学奖颁给了曾获图灵奖的机器学习先驱,紧接着化学奖也将一半颁给了“程序员”。新的研究进展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交融迸发的惊人力量,更向我们呈现了突破边界、交叉融合所能够带来的无限可能。当前,学校张平院士及其团队在全球率先揭示了经典信息论与语义信息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智简理念打造了语义通信的全新范式,创新性地提出了通信与智能交叉融合的技术体系——ComAI,在北邮校园搭建了全球首个面向6G通信与智能交叉融合的外场试验网,为打造更具技术领先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全球网络生态系统作出了北邮新贡献、提供了中国新方案。

  同学们,正如ComAI技术体系所揭示的,未来的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领域的孤立突破,而将成为一种在多元碰撞中催生新可能的深刻实践,跳出专业“小领域”的融合“大思维”,将成为定义未来创新的关键特质。希望大家在精进专业深度的同时,更要学着在拓宽人生广度中启迪新思。要记得,紧跟科学前沿固然能让你起步更快,但洞察社会万千、心怀人文关切、理解复杂关联,才会让你走得更远。大学时光珍贵而集中,莫将自己囿于自我的舒适边界和专业的方寸课堂,要迈开步伐、打开思路,拥抱因连接而丰盈无限的未来,将跨界融合和全球视野内化为大家最鲜明的格局烙印。

  第三是P,即Passionate,希望大家做坚守初心、满怀热爱的北邮人。热爱,是一切坚持的源泉。北邮自建校之日起,血脉中就流淌着因热爱而执着向前的力量。大家要知道,“邮电”二字不只代表着“传邮万里”的专业技术领域,更象征着联通千家万户、支撑国计民生的“家国命脉”。这份事业里始终沉淀着一股“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执着之爱,也始终承载着一份“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担当之爱,它驱使着无数北邮人在自己专注的领域里不断攀登高峰、创造佳绩。2022年,几位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怀着对“智能技术能否辅助编程学习”的好奇组建了“北邮码上初发创新创业团队”。三年来,他们用技术编织梦想,将热爱凝刻在一行行代码上,把专注投入于一次次迭代中,不仅解答了入学之初的“小好奇”,更开拓了一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天地”。如今,该团队自研的“码上”、“初发”等智慧教育应用已成为覆盖国内外500余所高校的“明星产品”,不仅收获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金奖,更作为全球八大展示案例之一,在世界慕课大会亮相,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贡献了北邮青春力量。

  同学们,“热爱”不是一种软性的浪漫想象,而是一种“硬核”的内驱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在无人要求时主动精进,在遇到挫折时保持韧劲,在枯燥重复中发现乐趣,在追寻梦想中领悟担当,最终形成他人无法轻易复制的独特优势。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在北邮这方知识交汇、创新涌动、智慧闪耀的天地里勇敢尝试、大胆实践、尽情体验,去追寻一份因选择而怦然心动、内驱使然、使命如炬的“热爱”,将强国有我和矢志追求沉淀为大家最鲜明的情感烙印。

  最后是T,即Transformative,希望大家做求新求变、不被定义的北邮人。当前,人工智能的加速演进改变着我们对智力、教育、生产等概念的传统定义。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之一,是能够将人类从繁琐的知识记忆和重复的制式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更大程度的“启智”提供了可能。这也预示着,未来一系列不被定义且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软技能”将变得愈发重要,例如价值判断力、情景想象力、问题描述力、情感理解力、逻辑思维力,等等。这些能力甚至可能会成为人类智力与创新水平新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犹如一次技术性筛选,会淘汰那些偏重重复流程和特定任务的制式化思维,也会放大那些敢于质疑、拥抱多元的创造性智慧。

  同学们,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未来的挑战不在于证明人机之间谁更聪明,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学会与机器智能共存,并利用它来成就更有价值的自己。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正在深入推进未来教师、未来课堂、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探索打造“无边界大学”,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好满足个性志趣、激发创新潜能、培养高阶能力、涵育综合素养的成长新平台新空间。希望大家积极拥抱技术创新与人生成长融合的“新范式”,让求知跨越校园的围墙,在广阔的数字世界中博采众长;让成长超越标准的答案,在创新的无限疆域里突破自我,打破被学科、专业、行业、评价等“定义的人生”和“设计的未来”,做一个更具适应性、创造力和幸福感,更加自信的时代新人,将创新突破和内外兼修锤炼为大家最鲜明的能力烙印。

  同学们!

  “BUPT”四个字母代表的四重烙印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相互支撑与促进的有机整体。七十载薪火相传,一代代北邮人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在信息科技领域里深耕不辍;凭借宏阔的格局视野,在服务社会发展中硕果累累;凭借不变的热忱初心,在强国报国的路上捷报连连;凭借主动的破局勇气,在时代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这正是四重烙印的最佳诠释。如今大家选择北邮,正值她七十华诞,这意味着你们将有幸站在一个历史的高点上,更深刻地感受她的传统、她的精神、她的烙印。我想对同学们说:“在北邮,你可以是任何模样,但最终你都会成长为印刻着北邮烙印的模样”。

  同学们!

  当我们以“BUPT”四个字母解读北邮人的成长烙印时,不知你们是否发现,这个缩写里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意味深长的“小秘密”——“BU”是“不”的拼音,“P”和“T”分别是“普”和“通”两个字拼音的首字母。此时此刻,这个温暖的组合仿佛诉说着我们共同的期许,那就是希望踏着北邮七十华诞这一“不普通”时间节点入校的你们,能够在这个“不普通”的时代里,在北邮成就“不普通”的自己!

  今天还是教师节,在这里也祝福全校教师节日快乐、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关于北京邮电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