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母校一起来一场友谊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在202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7月1日 来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6月27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上,校长娄永琪作了题为《和母校一起来一场友谊赛!》的讲话,深情寄语2025届毕业生。
和母校一起来一场友谊赛!——在202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
2025年6月27日
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们,尊敬的各位家长、校友、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流光溢彩、激情洋溢的夜晚,隆重举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毕业盛典!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所有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送上最热烈的祝贺!
同时,要代表学校,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向一路默默守护的家长们,向心系母校的校友和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相信大家一入场,就感受到了今天毕业典礼的与众不同、心意满满!这份独特的美好,是母校为你们精心准备的“最后一课”——一堂关于仪式感、关于铭记、关于启程的课!稍后,校领导和导师们将亲手为每一位毕业生行拨穗礼,为你们加冕智慧!摄影师也将为大家定格这人生新篇开启的珍贵瞬间!所有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学位证书上的校长签名是我一张张手签的!
作为上任不久的新校长,第一次站在这里为我们的毕业生送行,我分外激动,更充满期待!除了由衷的祝福,我更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关于学校、关于你们,也关于我们共同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的大学岁月,是与时代同频共振、风雨同舟的岁月!我们共同见证了C919翱翔蓝天、“祝融号”探秘火星的豪迈,感受了人工智能的澎湃浪潮,也经历了全球格局的深刻演变。你们,正站在巨变的潮头!你们的未来,与科技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复兴、环境永续以及千家万户的福祉紧密相连!
大学是什么?它是我们认识自己、探索世界、寻找连接的人生课堂。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已精通某个领域,但每个大学都会赋予她的学生一把带有这个大学独特印记的钥匙——用来解锁你们对世界、对众生、对自我的认知和潜能!而我们上工程的这把钥匙,印记里深植的是三大特色基因:
1.“产业基因”:产教融合,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我们的根,深深扎在产业的沃土里!我来上工程之前,领导要求我提高站位、打开局面,把上工程打造成上海产教融合做得最好的学校。所以,产教融合的世界一流人才培养是上工程永远的追求。
2.“技术本色”:建设世界一流的应用创新型大学,是我们的目标!上工程人,要100%脚踏实地,成为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我知道有些同学希望把学校名字里的“技术”两字去掉,似乎这样就高大上了。但我要说的是“技术”绝不低级!看看中国工程院院士证书上的定义——“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技术”二字,就是我们上工程人的骄傲与脊梁!我们要让它闪耀在世界之巅!所以校名不是限定我们办学水平的瓶颈,而我们的作为,将定义学校的高度!
3.“学科交叉”:我们拥有工程、管理、设计的“黄金三旋翼”!这正是全球顶尖创新大学的成功密码!在上工程,这三翼已经打造好,但还没有完全整合在一起。我们接下来的使命,就是把它们装在一起,再让它们转动起来!一旦转起来,“三旋翼”创新引擎就会带着上工程一飞冲天!
我经常说“教育和管理的本质,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善意和潜能!”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的过程,越好的操作系统,就越能解锁每个人的善意和潜能。明天,同学们即将扬帆起航;当下,母校也将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加速跑。我有一个提议:母校和在座的每个人一起来一场“友谊赛”吧!赛什么?就赛——谁在变得更好的路上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跑得更快乐!要把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打造一个更好世界的崇高使命紧密相连!
图片
那么,怎样才能跑好这场“友谊赛”呢?对大家,对学校,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认清“我是谁”?
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深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以阳光般的心态,享受这场与自我、与母校的精彩赛跑!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老院长Richard Buchanan曾说:“无论我去哪里,我都首先相信那里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这,就是人生的顶级智慧与快乐!10年前,我邀请他加盟同济,后来的故事,你们可能知道,同济设计的排名果然超过了卡内基梅隆和斯坦福等一众名校!我相信,同样的故事,很快会在上工程再现!
认识自己,是终身的功课。我们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要欣赏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最好的自己!我们要欣赏别人的优势,第一时间为别人的成就鼓掌,但永远不要做“别人家的孩子”!我有个“猫论”:不要跟白猫比白,也别跟黑猫比黑。世间纯色稀少,花猫才是常态!关键是怎么把你的独特“花色”做到极致,做到世界最高水平——你,就是新的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时,我们的校友——C919首飞机组机长蔡俊因为做出的类型学贡献,站在了国家的舞台上。这就是上工程人发挥极致、勇担国之大任的生动写照!
第二,牢记“你从哪里来”?
站在新起点,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如何找准方向?看三点:
·看时代浪潮!趋势怎么看?盯着这个世界做得最好的人在做什么,一般你就不会差!仰望星空的权利是属于每个人的!
·看社会所需!什么是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看心中热爱!潜能,就藏在你为之废寝忘食的痴迷中!
而将这“三看”熔铸于一炉的,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它源于大家对专业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福祉的崇高追求!它定义了你为何出发,标定了你“创变”人生的价值坐标!
作为上工程人,你们肩负使命!上工程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应运而生的。在学校成立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就寄语学校成为“上海工业的台柱”!上工程,因产业而生,伴产业而长,随产业而兴!产业,是科技的试金石,国力的度量衡,人类进步的阶梯!产业里有真问题、大舞台、真熔炉!
与我校渊源深厚的倪志福同志,在工作中发现车床钻头频繁断裂,他刻苦钻研并磨砺出享誉全国的“倪志福钻头”!后来这名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能手,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同志就是工程技术人才在产业熔炉中淬炼人生价值的楷模。当然,如今的产业,早已今非昔比。上海正站在人工智能时代产业革命的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这正是我们上工程人施展才华、锤炼本领的集结号!我们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在对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战略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上工程学生的就业优势也已成为社会的口碑!未来,我们的大工科、大管科和大设计学科协同创新后,学校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从服务产业走向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创未来的跃迁也指日可待!
第三,明确“你往哪里去”?
上工程人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答案是:第一,我们“落地”,有一技傍身;第二,我们“跨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强调工程、管理和设计学科群的整合!在这个AI时代,无论是突破科技前沿、开拓创业疆土,还是应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动口不动手”或在单一学科里内卷已成为过去,真正的突破,源于在“动手动脚”中,实现不同知识、不同思维的深度碰撞与融合!
学校接下来要倾力打造的“工程+管理+设计”黄金三旋翼,目标就是:培养最懂设计和管理的工程师、最懂管理和技术的设计师、最懂工程和设计的管理大师!这“黄金三角组合”,也是全世界创投界公认的最成功的初创公司模式!我们不仅要更好地服务产业,更要前所未有地去创造新的产业!
前段时间我在学院调研时,学院领导向我展示学校多学科技术成果,比如:机械臂驱动的铝合金航空材料的碳纤维加固、国产民用客机制造中的视觉感知与理解技术在飞机喷漆表面检测、飞机航后绕机巡检以及机场道面异常巡检中的出色应用。我当时说:这么好的技术,不能囿于这几个应用场景!我们需要把更多的工程师、设计师、产业界、投资人和商业管理专家一起请到研发中来,去探寻更为广阔的转化可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卓越工程师和未来创新型企业家、创业家。只有以需求和问题为牵引,在协同创新中磨砺,才能实现从“技”到“道”的飞跃!
同学们!你们的母校,和大家同样奔跑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创变之路上!我坚信,一座世界一流的应用创新型大学,即将屹立于浦江之源!作为这场“友谊赛”的领跑者与同行者,我无比期待看到你们——比母校跑得更快!飞得更高!成就更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母校期待你们的卓越成就。同时,也希望你们记住,无论你们行至何方,不管顺境逆境,上工程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最温暖的家!
我提议让我们在这场奔向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的友谊赛中:
以初心为炬,照亮星辰大海!以快乐为帆,踏遍万水千山!
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毕业快乐!
|
关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