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新校长:中国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
http://www.huaue.com  2014年3月20日  来源:新民网

  作为世界最顶尖大学之一,耶鲁大学一直是不少中国学子向往的学府。那么,在耶鲁大学的“领头人”眼里,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何不同?中美教育之间又有哪些差别?新民网记者今日(19日)专访2013年新任耶鲁大学校长的PeterSalovey,听听他给出的答案。
  
  谈中美学生:中国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慕名到耶鲁大学求学。那么,作为耶鲁大学新任校长,PeterSalovey眼中的中美大学生是否有区别?区别又在哪里呢?
  
  “中美大学生之间,确实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但在我的校园里,在我的眼中,中美大学生的相同点多于不同点。”Salovey告诉记者,在耶鲁大学里,中美学生们参加同样的俱乐部,在同一个课堂学习,也成为好朋友,“因此他们有很多的相同点。”
  
  但Salovey也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思维习惯上的一些差距,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学术的关注点上有所不同,“中国或是亚洲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美国或是北美的学生,则更擅长关注问题的焦点。”
  
  Salovey同时告诉记者,在耶鲁大学里,中国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一样,给耶鲁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氛围,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生动。”谈及此,他也打趣地说,“我和耶鲁的中国学生们相处得非常好。”
  
  谈中美教育:中美之间教育领域互动越来越多
  
  在耶鲁大学从事学术及管理工作近三十年、曾于2004、2007年及2013年期间多次访问清华、北大、交大等高等学府,PeterSalovey对于中美教育的差异又有哪些自己的见解?
  
  “从历史来看,中美教育的发展确实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Salovey告诉新民网记者,尽管如此,但对他来说,很有趣的一点是,现在中美教育的发展路径却越来越趋同,“汇聚到了一起。”
  
  在Salovey眼中,现在的中美教育,都不约而同关注到了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比如慕课、网络教育、翻转课堂等等”;同样,在中国和美国,更自由地去学习这样的理念,也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调。
  
  “可以这么说,现在,中美之间在教育领域,比如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和互动。”也因此,Salovey笑着告诉新民网记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小了。”(新民网记者李欣徐寅冬)
  
  延伸阅读:
  
  PeterSalovey是谁?
  
  2013年7月,PeterSalovey出任耶鲁大学第23任校长。
  
  Salove1986年获得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担任耶鲁大学心理系主任、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长、耶鲁学院院长、耶鲁大学常务副校长。
  
  此外,PeterSalovey1990年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JohnDMayer教授一起,首先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并解释了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耶鲁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