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访广西医科大学校长赵劲民
http://www.huaue.com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科技日报

  医学教育,事关重大。
  
  “医学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医学教育应该怎样培养人?”“如何实现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前,正值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深化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
  
  作为引领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龙头力量,广西医科大学取得了哪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快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服务?
  
  在广西医科大学即将迎来建校80周年之际,11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医科大学校长赵劲民。
  
  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
  
  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记者:医学教育事关教育和卫生两大领域,尤为受到人们关注。今年是广西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作为引领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龙头力量,广西医科大学8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
  
  赵劲民:广西医科大学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自1934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弘医”校训,最初从“造本省人才,为本省所用”的宗旨,历经80年的发展,到现在形成了“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以医学为特色优势,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学校正不断朝着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教师队伍不断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正不断加强与东盟、亚非拉等国家的合作交流,留学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引领者。
  
  学校强化医学的主体地位,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近年来新增社会工作等8个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医科为主,与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多科协进”的发展格局。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形成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等组成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十一五”以来,学校获省级以上课题1823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获得项目和资金稳居广西高校前列。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38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25件,发表SCI论文957篇。学校3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引领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迄今,学校已培养了5万余名各层次医学人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不断完善大学职能
  
  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记者:作为大学的行政负责人,大学校长在大学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行政负责人,您是如何以创建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为目标,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
  
  赵劲民:创建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基于对区域性高水平内涵的充分认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特色优势,设计和探索出的理想模式。建设高水平大学,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在同类医科院校中占据领先地位。作为具有80年办学历史和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及预防保健的中心的负责人,我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作为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大学职能,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相统一,走内涵提高的发展道路,基本形成了“以医学为主,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新的办学格局;二是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全面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强调临床技能实践锻炼,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三是坚持科教相长,依托特色优势学科基础,整合科技资源,培育科研队伍,营造科研氛围,科研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四是坚决支持附属医院做大做强,更新服务理念,强化特色服务,使医疗保健服务得到进一步强化,龙头作用不断凸显,在服务新医改中体现学校医疗服务、人才培养、政策咨询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五是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开展与海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活动,与美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国近20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关系,国际医学教育及合作交流长足进步。六是坚持强化管理,以校内行政管理与机构改革试点单位为推手,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基础,大力推动机构改革,强调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动广大师生关注的民生工程,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记者:医学教育,能力为重。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广西医科大学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赵劲民:临床技能培养是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广西医科大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突出医学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改革过去单一的课内实践形式,构建了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4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加强临床技能培训,让临床一线的教学工作者重视对学生临床基本功和临床思维的培养,让医学生们得到规范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保障临床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完成了对所有非直属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基地评审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不断推进“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临床的氛围;加强临床师资培训、举行临床教师技能操作大赛,规范临床教师的基本操作,强化教师的临床教学意识;在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学校对临床教师从“质”和“量”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从抓教师队伍的“教书”与“育人”两方面入手,完善临床教师编制管理办法,严格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明确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责任和义务,把教学工作水平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还要大力加强临床教师育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更加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加强指导,不断提升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能力与水平。要让学生走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医情,增进对人民群众感情,增强防病、治病能力。
  
  结合广西医疗卫生工作实际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记者:科研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支撑。广西医科大学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赵劲民:保持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是办好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任务。80年来,学校围绕肝癌、鼻咽癌、地中海贫血等广西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近年来在教学和临床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广西医科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结合广西医疗卫生工作实际,重点建设区域性肿瘤早期防治、遗传性疾病防治、转化医学、再生医学、生物靶向诊治、基因组与个体化等高层次的研究平台,在艾滋病和地中海贫血领域攻关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科研项目2项。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72项并实现重点项目的突破,同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建设地中海贫血联合实验室,开展地中海贫血防治技术攻关。并以建设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强校校、校院、校企等的深度合作,推动医药科技产学研结合,形成协同创新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特色优势学科群建设,突破内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凝炼优势项目,谋求先发优势;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点实施“2+3+5发展战略”(办学空间和核心人才两大内涵;地中海贫血防治、肝癌、鼻咽癌三大研究中心;五所直属附属医院或院区建设)。我们要以人才作为根本,学科作为基础,科研作为支撑,在“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上有所作为,在学科建设和科研上有新发展,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瞄准医学前沿方向
  
  围绕相关领域进行高精尖研究
  
  记者:作为创伤骨科专家和自治区优秀专家,您因一系列重大的学术成果而蜚声国内外。能否请您结合您所取得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谈谈怎样才能做好科研工作?
  
  赵劲民:科研是没有止境的。如何瞄准医学前沿方向,进行更高、更深的研究,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眼光。前些年,我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临床方面的研究,并承担了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二等奖各1项,尤其是对复杂性创伤进行有效救治,在显微外科技术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臂丛神经损伤诊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而近年来,我的科研方向作了一些调整,主要围绕组织工程学、再生医学、人工生物材料、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融合等前沿领域进行高精尖研究。特别是再生医学是通过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等,修复或重生人体受损组织的学科,是一门以点带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专业学科,不仅可以减少伤残,挽救或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再生医学”新时代的到来,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随着学科的不断完善,我们将力争建立起一套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形成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化发展、人才培养的平台,建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人才流动的长效创新机制,真正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总的来说,做好科研工作,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动脑,善于瞄准前沿方向。
  
  以国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
  
  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医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一步,广西医科大学如何以国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创建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赵劲民:医学教育一肩担两义,必须走精英教育之路。面对机遇和挑战,学校将以国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构建高质量、特色明显的医学精英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全国、广西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提供“顶天立地”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医科大学将继续紧握质量这条主线,紧抓“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对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以建校80周年为契机,立足新起点、明晰新目标、谋求新跨越,以传统优势学科和区域特色为抓手,以国际医药教育中心和医学研究科技园区为载体,强化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三大主体板块建设,重点建设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症三大具有“广西特色”的研究中心,同时努力构建区域一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临床研究集群和高水平医院集团,培养“顶天立地”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记者江东洲 刘昊 实习生魏海斌 高鹏龙
 关于广西医科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