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首望”装置上行中国空间站
http://www.huaue.com  2025年7月20日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北京时间7月15日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天舟九号入轨后于8时52分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院士、丁帅教授团队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研制的非接触式智能生理检测装置随天舟九号上行中国空间站。

  上行中国空间站的非接触式智能生理检测装置,能够捕捉由心动周期和呼吸引发的面部形态、光谱、热分布特征变化,通过在轨数字生物标志物挖掘和多模态多任务学习,从新的视角实现空间特因环境下心率、呼吸率、面温、心率变异性等体征的非接触式高精度检测和情绪、应激、疲劳等状态的非接触式细粒度鉴别。该装置是支撑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航天医学实验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产品,为在轨运动负荷及其疲劳状态评估提供新技术手段。同时,利用空间站的实验环境对非接触式智能生理检测技术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必要的实验。

  非接触式智能生理检测装置经过项目论证、设计方案评审、实验工程件和飞行件研制、系统环境试验、地基模拟实验、交付验收等一系列环节,直至搭乘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进入空间站,开始长期在轨运行。由于该装置是通过非接触式观测人的面部信息和模型推演计算来实现对航天员在轨生理检测,故取名“首望”。

  该团队长期坚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在“首望”的研制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能吃苦、善钻研的团队,一大批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在项目中茁壮成长。例如,青年教师王浩在软件架构设计阶段曾连续多日发烧,但仍顶着高热多次迭代软件版本实现了非接触式微弱生理信号提取与多参数同步检测;青年教师宋程在系统集成关键阶段连续50小时蹲点在测试现场,成功优化了跨场景算法性能和系统整体运算效能;岳子杰、莫海淼、俞尧、戎千、徐俊聪、李祥文、崔海涛、刘子豪等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度参与技术研发,不仅大幅提升了科研能力与工程素养,更树牢了勇担重任的理想信念,涵养了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锤炼了不畏艰辛的科研精神。

  据报道,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4次货运补给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6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4次飞行。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关于合肥工业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