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越剧薪火传新程︱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签约并揭牌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5月19日 来源:浙江音乐学院 |
|
5月18日,浙江音乐学院与嵊州市人民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共建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双方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携手推动越剧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打造越剧艺术全领域人才培养高地。
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干武东致辞,院长王瑞发布越剧学院筹建情况。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如福、嵊州市委书记裘建勇和越剧艺术传承发展工程(越剧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方亚芬分别致辞。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均寅,绍兴市副市长陈伟军,嵊州市领导潘超英、徐洪、柴理明以及越剧艺术传承发展工程(越剧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等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洋主持。
干武东在致辞中指出,越剧是浙江文化的璀璨明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与民族情感,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在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做法,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浙江音乐学院作为我省唯一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凭借专业的艺术教育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为越剧传承注入了创新活力。此次浙江音乐学院与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建越剧学院,是一次“名校+名城”的完美邂逅,是一场“门当户对”的双向奔赴。浙音将从聚焦人才培养,筑牢传承根基;深化教学实践,提升艺术品质;强化科研创新,赋能艺术发展;共塑文化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全力推进越剧学院建设,肩负起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越剧”这张金名片的重任。
王瑞发布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建设情况。他介绍了越剧独属于东方戏曲的美学品格与审美意境,回顾了越剧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历史,并指出,越剧如何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中书写新的传奇,不仅是省委省政府的谆谆嘱托,更是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风起云涌的新时代,越剧人无法回避和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
随后,王瑞发布了越剧学院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发展格局、师资配备、招生政策、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指出越剧学院的两大核心举措:一是面向越剧艺术新百年,建构“越剧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越剧艺术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提供学科学术和学理支持,构建全要素全产业全生态“越剧学”学科体系、实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二是共同开启越剧艺术传承发展工程,包括越剧学院建设、越剧艺术产业学院、越剧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戏剧艺术品牌和载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国际传播与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
陈如福在致辞中对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落户嵊州表示祝贺。他表示,在嵊州筹建越剧学院既有“越剧回家”的恰到好处,也有托举“浙江越剧现象”保持长盛不衰的恰逢其时。希望浙江音乐学院和嵊州市持续创新育才模式,深入挖掘越剧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规律,主动面向市场需求,深化越剧学院与越剧院团协同育人,构建起越剧人才培养新生态新体系;推动艺术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多更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越剧爆款;探索普及传播,面向社会开展越剧普及教育活动,积极探索“越剧+”路径,充分释放越剧文化的溢出效应和时代价值。
裘建勇在致辞中指出,嵊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越剧艺术事业”的重要指示,创设“十个一”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机制,创成省级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书写了“越嵊州越有戏”的精彩华章。越剧学院的成立是越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越剧教育实现了从“越剧之家”到“越剧艺校”,再到“越剧学院”的时代变迁,为百年越剧在新时代精彩蝶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必将对中国戏曲教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嵊州将持续强化“越剧之乡”的使命担当,全力保障越剧学院建设,加快创设越剧十三流派工作室,与浙音携手打造中国越剧文化“朝圣地”,让越剧在发源地不断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浙江音乐学院嵊州市人民政府越剧艺术传承发展工程(越剧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方亚芬表示,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越剧学院的核心智库与资源平台,将从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质量监控等维度构建系统性支撑体系,助力传统戏曲教育现代化转型,并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坚实保障,助力越剧学院实现教学研创与实践推广的深度融合,培育出更多德艺双馨的越剧人才,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王瑞、潘超英进行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签约。
干武东、王瑞、裘建勇、潘超英为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揭牌。
越剧学院采用“一体两翼”办学模式,系统规划中专、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教学。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越剧学院以“越剧学”建设为牵引,架构交叉融合的学科结构,夯实和建构“越剧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并且积极推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服务嵊州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展演展示、产业发展、交流传播”协调统一的发展格局。浙江音乐学院将根据所开设专业方向,建设一支涵盖理论、表演、创作、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同时,探索“校团联动”培养机制,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千年剡溪水,今朝起新澜。当教育创新遇见百年非遗,这场人才培养的变革,正在为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
关于浙江音乐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