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斩获佳绩 |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1月25日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
|
近日,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华南师范大学213项成果(人)获奖,整体成绩稳步提升,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情况均较往年实现重大突破,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科技合作奖1项,另有7项科技成果作为参与单位获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充分彰显华南师范大学2在多个科研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强劲发展势头。
前沿引领方面,物理学院朱诗亮教授团队的“基于冷原子的量子调控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是继2020年后华南师范大学2再次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成功制备了窄线宽单光子源,发展了二维磁光阱、暗线磁光阱、精确态制备并协同优化,将量子存储系统的光-原子耦合强度提升两个量级,最终实现单光子偏振编码存储效率优于85%,首次突破了通用型量子存储的量子不可克隆极限。成果以封面论文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等。
青年人才方面,徐小志教授获青年科技创新奖,实现华南师范大学2自该奖项设立(2022年)以来的首次突破。徐小志长期致力于低维材料与表面物理研究,已发表(共同)通讯或第一作者论文30篇,包括Nature正刊2篇、Nature子刊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曾获评2019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其核心技术成果获评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金奖、2024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2020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
国际合作方面,华南师范大学2特聘教授伯纳德·L·费林加院士获科技合作奖。作为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费林加院士自2018年受聘为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以来,多次到访广州,积极为我省大中小学师生开设讲座,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科学热情。他充分发挥其国际影响力,大力推动欧洲尤其是荷兰与广东省的科技合作,服务我省基础教育,助力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费林加院士还积极为我省科技发展建言献策,并于2022年依托华南师范大学2成功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科技创新方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罗智超教授团队的“超短脉冲光纤激光非线性机理与调控”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团队围绕“如何高效操控超短脉冲非线性行为以突破激光性能极限”这一科学问题,揭示了超快光纤激光瞬时不稳定行为新机理,为提升激光可靠性提供新依据;提出脉冲非线性调控与激光性能深度融合思路,为打破超快激光核心性能参数瓶颈开辟新途径。相关成果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Optics Letters等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6篇,他引4000余次。
数智赋能方面,地理科学学院李卫红教授团队的“面向公共安全的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面向平安中国建设需求,系统性研究公共安全时空解理模型、视频感知时空智能优化方法、案事件处置预案仿真优化技术,自主研发了公共安全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完成了面向公共安全“认知知识化—感知智能化—处置数智化”的整体升级。相关成果已在广东省公安厅及21个地市公安局开展应用,并由公安部推广至全国9个省(自治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产业升级方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赵灵智研究员团队的“高容量负极材料的碳复合改性成套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系统研究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工艺与成套改性技术,突破传统硅碳负极实用化的共性技术瓶颈,满足了对高性能硅碳负极产品的工业化迫切需求。项目累计授权专利42项(发明专利37项),发表论文40篇,成果已应用于多家企业。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是全省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代表广东科技创新的顶尖水平。近年来,学校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把科技奖励做为学科跃升的“硬核”支点,系统构建以国家科学技术奖为引领、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为主体、社会力量设奖为补充的成果培育体系,分层分类推进高水平科技奖励培育;同时通过政策解读、流程优化和一对一辅导,激发科研人员申报积极性,营造加速重大成果产出的良好氛围,形成“育成果”与“促申报”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为学校科技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
关于华南师范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