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名称 新使命 新篇章:中国民航大学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再注强劲动能 |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1月20日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
|
11月19日,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会上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学校在深化特色学科内涵、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为冲击“双一流”建设、向研究型特色类大学转型提供强力支撑。中国民航局公安局副局长李福海、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曹胜利出席并致辞。
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以“新名称・新使命・新篇章:共绘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未来蓝图”为主题,汇聚民航局领导、行业专家、合作企业代表、兄弟院校学者及优秀校友,共同围绕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如何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的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要求展开讨论。
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公安局副局长蔺骏定,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公安局副局长秦霞,民航新疆地区管理局公安局副局长周晓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工会主席孙静,奥凯航空党委书记、副总裁贺刚,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文平出席研讨会。各地区管理局公安局、机场公安局、行业协会、运输航空公司、机场领导和专家,中国民航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师生参加研讨会。
李福海在致辞中强调,航空安保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共同努力,为专业建设开辟新思路,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他希望学院进一步立足战略高度,明确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培养“顶天立地”的复合型人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体系,打破壁垒,互助共赢;主动拥抱科技革命,打造“智慧安防”专业内核;强化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实现安全与服务的统一;拓宽国际视野,参与全球航空安全治理,为全球航空安保制度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曹胜利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民航安全治理新部署,把“两个绝对安全”落到实处的具体举措。学院要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技术支持和智库研究,更好地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开辟国际化发展新路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将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客舱服务与航空安防管理人才培养的主基地、主力军。
研讨会上,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负责人、航空安防管理专业负责人分别作主旨报告。学校于2020年获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艺术类本科专业,拉开了学校航空服务领域专业人才本科层次专业化培养的序幕,为民航航空服务与管理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23年获批国内首个“航空安防管理”专业,培养能够在民航安保领域从事运行管理、应急处置、技术保障、行政监察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创设了以学科建设为主体,“以服务+安全”为两翼,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通,坚持思政引领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三融四新”的客舱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能够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航空服务、安全管理、空勤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专业建设相关成果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成果专著已正式出版,2门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1门教材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项课程案例成功入选首批天津市“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指导学生获第三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比赛银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二等奖、全国民航志愿服务比赛金奖、天津市思政公开课大赛最具理论深度奖等系列荣誉。自航空安防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建设成效显著。学院以党建引领、课程体系、科研助力为支撑,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实现“双师型”队伍与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确保招生保持良好态势,力争实现首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团队高质量协助完成了航空安保规章、规范性文件修订等行业智库支持工作。作为“低空安防”概念首提者,团队完成的相关研究报告得到上级单位认可。团队还相继参加了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安保专家组会议、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安保周等会议活动,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航空安保的专业声音。今年学院还进行了“双通道”实习模式探索,学生在上合峰会等重大活动以及全国各地的实习实践表现,得到各有关单位的高度认可。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指委会、航空安防管理专业指委会以及机组资源管理(CRM)的专家聚焦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规范,为两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前沿视角与精准指导;并与学院教师深入探讨了“如何在课程体系与实训环节中系统融入CRM理念”,为学院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汇聚宝贵智慧。
中国民航大学主动应对民航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紧密对接交通强国建设民航篇章战略任务。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包含公共管理硕士(MPA),航空安防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及学校美育中心。其学科和专业建设以服务治理现代化为核心导向,深度契合新文科“跨学科融合、面向现实需求、赋能社会治理”的要求。在学科交叉层面,打破传统文科壁垒,推动公共管理学科与安全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兼具人文素养与航空安全专业能力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凸显新文科的融合性特征;在研究方向上,紧扣航空与低空安全领域的核心需求,聚焦客舱应急、危机处置、航空安保、低空安防四大关键领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应用型研究,践行新文科“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现实关切”的建设理念;在价值赋能上,依托跨学科研究成果为航空与低空安全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案,将文科智慧转化为国家安全与高效治理的实际效能,彰显新文科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中的独特价值,为航空安防领域的现代化治理注入“新文科”动能。
中国民航大学建校74年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迄今为止培养毕业生20余万人,约80%从事民航相关工作。其中,学校客舱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99年,学校获批全国首批“空中乘务”高职专业,开创国内该领域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先河;2001年11月19日,学校积极面向行业发展需要,正式成立“乘务学院”。多年来,学校累计为国内外航空运输单位输送两万余名优秀客舱服务管理人才,并涌现出包括“时代楷模”——国航“金凤”乘务组成员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在办学积淀中,学校依托该学院先后面向行业成立了乘务专业指导委员会与航空安防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了国际航协北亚地区乘务远程培训中心,并主办国际民航客舱安全研讨会;获批成为华北地区唯一的民航局航空安全员培训基地,牵头成立民航局直属院校乘务人才培养研讨会暨乘务人才培养联盟;同时与泰国川登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高校。
在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院”24周岁生日之际,学院换挡升级为“航空服务与安防管理学院”。学院更名与办学层次的提升,是中国民航大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客舱服务与安防管理人才打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汇聚各方力量,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作为,共同描绘航空安防人才培养的宏伟蓝图。
|
关于中国民航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