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5个!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跻身ESI全球前1% |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1月13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师学科建设 |
|
11月13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ESI最新数据,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Microbiology)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自2015年起,南京师范大学已连续11年实现ESI前1%学科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全校共有15个学科进入ESI前1%。化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前2‰,地球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全球前3‰。
据统计,在201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共发表论文296篇,总被引6047次,篇均被引20.43次,高被引论文8篇。在全球819个进入该学科前1%的机构中排名第779位。学校整体ESI论文数增至23733篇,总被引458774次,篇均被引19.33次,高被引论文419篇。全球排名较上一年同期提升98位,达到第672名。
微生物学的突破是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地理学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在微生物研究领域长期深耕、交叉融合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学校在该领域的学科水平与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学校将持续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推进跨学科协同,加强高水平师资引育、创新人才培养与有组织科研,力争推动更多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早日实现ESI前1‰的突破,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提供坚实支撑!
生物学:夯实微生物学发展根基
作为微生物学的一级学科,生物学是ESI微生物学的主要支撑学科,是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的挂靠单位,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一批国家高层次人才。设有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生物制造学科集群的主要成员,牵头建设了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构建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协同并进的创新体系。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围绕“病原微生物致病与宿主抗病机制”“微生物进化与生态学”“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三大核心方向开展系统研究,为我国微生物学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地理学:拓展微生物学研究维度
地理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微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是其特色方向之一。依托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2024年获批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将微生物学研究与地理学、环境科学深度融合,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地质微生物与环境演化等方向取得系列突破。其中,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攻克三七连作障碍难题,RSD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优秀项目展示奖,极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学科外延与应用场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推动微生物技术创新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面向国家大健康战略,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方向。近几年,连续获批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合成生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台,入选江苏省“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试点,形成多层次高水平学科平台矩阵。学科团队在黄和院士引领下,聚焦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智能化酶工程技术、优质菌种创制与产业化应用等前沿方向开展攻关,突破微生物发酵放大关键技术,实现L-苹果酸规模化生产并远销海外,展现出强劲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应用能力。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并根据期刊类别分为22个学科领域,目前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
关于南京师范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