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中国民航大学问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10月14日,在郑州大学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中国民航大学参赛项目《翼飞宝——虚实双域飞行数据平台国产化破冰者》在高教主赛道一举夺金,实现了学校在该项顶级赛事中金奖“零”的历史性突破,同时还收获了3银、4铜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创下学校参加该赛事成绩的跨越式提升。

  本次夺金的“翼飞宝”项目,由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吴恩铭教师团队指导,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学生李英瑞负责。该项目瞄准民航领域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打破国外垄断的飞行数据平台,构建了贯通“仿真训练-通航航校-民航企业”的全链条EFB生态体系。李英瑞在获奖后激动地表示:“这块金牌见证了团队九年来将编程热爱融入蓝天梦想的坚守。‘翼飞宝'致力于让飞行更安全、更高效,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此外,由理学院王明超教师团队指导的高教主赛道项目《星瓷胶接——宽域热膨胀高温胶技术领航者》《耐热晶翼——全晶须搭接结构的轻质隔热多孔陶瓷技术领创者》及产业命题赛道项目《火遁铠甲——保障低空飞行安全的高性能阻燃防火涂层的研发》三个项目获得银奖,充分展现了学生在新材料与航空安全领域的强劲创新实力。

  “星瓷胶接”项目由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齐晨辰负责,聚焦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瓶颈,通过集成“高膨胀材料原位析出调控”“负膨胀相复合设计”“原位晶须增强增韧”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耐高温胶黏剂热膨胀系数的宽域可调与力学性能的强韧化协同提升。该技术突破传统胶黏剂在极端温变环境下的性能衰减难题,显著优化了材料的抗热震稳定性与高低温循环服役寿命。目前,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飞行器整流罩热防护系统、军工特种纤维组件等关键部位,获多家领军企业订单,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耐热晶翼”项目由航空工程学院学生张若妤主持,聚焦航天级陶瓷材料民用化技术转化,通过建立莫来石晶须可控合成工艺体系、创新、“全晶须三维搭接结构设计”及研发“晶须二次生长强化”关键技术,摒弃传统造孔剂引入,依托煅烧温度下晶须生长过程的铝硅原子重排机制,成功制备出轻质高强的低成本多孔陶瓷材料。目前项目累计获得200万元产业化订单,成功实现“航天品质工程化、民用成本经济化”的技术转化目标,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跨界应用提供典型范式。

  “火遁铠甲”项目作为学校在产业命题赛道的重要突破,由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刘奥亮领衔,聚焦动力锂电池热失控防火领域的产业关键需求,创新构建高性能阻燃防火涂层技术体系。其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涂层耐火极限提升至2.0h,背温控制在156.3℃以下。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商飞时代”的认可,双方达成深度合作意向,成为学校推动科研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创新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的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模式在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中的实践成效。

  此次金奖与奖牌总数的历史性突破,是学校持之以恒深耕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定力与系统支撑,也是落实本科教育教学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成果,更是学校奋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劲引擎。大赛启动以来,由教务处主办、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承办的组织工作高效有序。为备战决赛,组委会于国庆假期组织高强度备赛训练营,开展多达10轮次的“精准把脉”辅导。各参赛团队日夜兼程,每日演练超10小时,指导教师全程护航,共同锤炼项目核心竞争力,展现出中航大人“敢闯会创、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中国民航大学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的道路上奋楫前行。

 关于中国民航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