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市中药调剂传统技能大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
http://www.huaue.com  2020年9月22日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金秋时分,瓜果飘香,人们在挑选这些水果时,总习惯拿起一个、托在手心,所谓“掂掂分量”,估摸水果是否成熟、够不够分量。而对中药人来说,每当做这个动作,就会想到一个“戥(deng,第三声)”字。9月17日,首届上海市“匠心传承杯”中药调剂传统技能大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一张处方、一把戥子,一沓桑皮纸、一张调剂台,来自沪上三所医学院校、部分中医医院和企业的3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和药师同台竞技,从“称准分匀、逐剂复戥”中感受用药精准,从“修制合度、分两无差”中体会职业匠心所在。

  柴胡12g,葛根9g,穿心莲9g……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朱靖对着中药方子,娴熟地找到需要的药材,拿起戥开始称重,又快又精准。当天,朱靖和其他选手们一起背诵方歌、提戥配方、审核处方、辨识饮片、临方调剂,并通过情景对话演绎药学服务、指导用药,以娴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征服了台下观众。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失之毫厘间,不及时纠正小差错,往往容易酿成大错误。同理,药性的调整也要贴切,正如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所言:“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矣。”从古至今,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修制合度、分两无差”也成为中药人的座右铭。

  然而,当中药临床用药步入了中药处方电子化、中药剂量包装化、中药煎药机械化、饮片类型多样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人们却很容易忽视传统配方中的工具——“戥”的科学,也忽视了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精准。据上海中医药大学炮制教研室主任、上海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董志颖介绍,现今,传统调剂已淡出医院药剂科和绝大多数零售中药店,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传统技术特色也随之弱化。为此,上海中医药大学炮制教研室,在各层次教学开设调剂学理论课,创建了《模拟药房》实训课。“我们将传统调剂技能实训纳入中药专业本科教学,其教学意义不仅仅是学会提戥配方、称量包装,更为提升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当天,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中药质量研究校企合作正式启动。“海派炮制特色文化传承工作室”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推进上海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工作的又一个举措,于今年4月落地沪上老字号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启动仪式上,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执行厂长林蓓芬、四位领衔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医学和药学专家获颁“炮制技术传承导师”“海派中医药文化传承特聘导师”聘书,并举行海派炮制技术与文化传承团队的集体拜师仪式。

  与此同时,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中药质量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并启动了第一期合作项目。校企双方将在野山参基地种植与质量标准化、毒性中药特色炮制工艺、海派炮制临方调剂特色技术、特色炮制技术与文化非遗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延续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开启了科技创新的合作研究,希望通过合作,丰富海派炮制技术的内涵,培养更多行业特色人才,以工匠精神将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好、发展好。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胡鸿毅用“感于心、悟于手”概括中药工匠制药的特点,同时希望通过大赛和校企合作,发挥大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及产学研的辐射效应,为促进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创造良好氛围。
 关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