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率五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向祖国表白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0月2日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9月29日,康振生院士在一个印有“坚持四个面向,报效伟大祖国”字样的签名墙上挥笔。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到来之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和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成员及学科群专家代表40余人跟随康振生院士先后签名,共同向祖国表白。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和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在“双一流”建设中,学校打破学院、学科界限,依托两个国重室,创新性地建立了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两个学科群,实验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康振生院士和实验室主任刘宝元教授分别担任学科群首席科学家。近三年来,两大学科群有力推动了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当天,康振生院士和刘宝元教授一行共同参观了东南窑小麦锈病试验站、人工模拟降雨大厅,了解一孔窑洞走出两个院士和几代科学家接续奋斗让黄河变清的故事,在北校区3号楼奠基碑前学习学校历史,重温“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

  在三号楼前的国旗广场,康振生院士说,首先要明白“我们是谁”,其次要明确“我们该怎么做”。他强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定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奉献农业的人才;我们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做好“顶天立地”的文章;我们两大学科群更要坚持协同谋划,努力为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西农方案。

  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中,既有50后、60后的老将,也有70后、80后的中坚,更有90后新秀。五代科技工作者为康振生院士在国旗下的“脱稿演讲”鼓掌,并用签名表达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决心。

  微生物学专家、70后教授沈锡辉表示,国庆之际在学校参观学习与交流,更加坚定了自己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国家重大需求而努力的思想。生态学专家、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邓蕾表示,作为80后年轻科研人员,要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社会的理想中并付诸于行动。1992年出生的段凯莉博士是一名植物病理研究方向的科技工作者,她说我们应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以年轻人应有的朝气迎接挑战,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研使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红,植保学院党委书记张俊杰,水保所党委书记杜永峰等参加两个国重室和学科群的活动。

 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