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发挥特色,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
http://www.huaue.com  2019年10月4日  来源:四川教育网

  煌煌学府,匠心传承。半个多世纪以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成信大”)扎根四川大地,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耕耘,从未停歇。

  成信大创建于1951年,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从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学校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紧扣四川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近期,成信大学子捷报频传:在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推报的29件作品全部获奖,获奖数量连续四届增长;在2019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校学生获一个全国一等奖、四个全国二等奖……

  一项项荣誉,是成信大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依托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生动体现。

  紧贴四川需求布局学科专业。作为四川省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历史悠久、学科设置齐全的省属高校,学校紧扣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近年来新增“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等专业,现共有电子信息专业集群专业25个,覆盖从电子材料与器件到集成电路、设备与装备、网络与信息安全,再到软件与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超过50%,累计为四川省培养了1.6万余名优秀信息技术人才,切实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撑。

  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学校提出“三段培养、两次分流,鼓励多元化发展,强调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适应地方高校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省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等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项目,纵深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成立新型产业学院,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近两年获批立项70余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在新工科建设中继续突破。作为国内最早借鉴并实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高校之一和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学校多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对标卓越拔尖计划2.0,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现有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的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获评为新工科建设优秀项目。

  成信大也是国家气象事业、统计事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半个多世纪来,累计为气象事业培养了2万多名优秀气象人才,国家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大部分气象保障工作者是该校培养的毕业生。学校累计为全国统计系统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统计人才,他们成为了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统计队伍的中坚力量;作为国家统计局统计干部和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各类统计工作者1万余名。

  作为省属高校,成信大每年招收本科生近6000人,其中在四川招生约4200人,60%以上为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毕业生约25%在成都高新区就业,约60%在大成都范围内就业,约70%在四川就业。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

  近年来,成信大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面向国家、区域及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培育特色优势研究领域,引领其他领域协同发展,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应用研究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成绩突出。

  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近5年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对接国家战略,强化责任担当,扎根四川大地,坚持特色发展,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成信大初心不改。

  集中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水平显著提升。4月,由学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龙卷风探测雷达研制及业务化应用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该项目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作为国家气象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现代气象服务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还积极推动信息科技和统计的融合,为国家及地方统计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发挥特色,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学校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力量,科技成果涵盖计算机、通信、电子、软件、互联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在大气污染治理与防控管理研究、科技治霾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重大项目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还积极投身“互联网+”背景下的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大信息技术与气象、管理、经济等学科交叉融合,在服务四川医疗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气象事业现代化、气象防灾减灾以及统计信息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四川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引领,服务国防科研能力持续增强。学校参与了“歼10工程”相关项目核心软件研发,是一航集团表彰的为“歼10工程”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内3所高校之一。完成了“翼龙”无人机地面软件指控系统。学校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北斗系统民用终端多模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扶贫扶智扶志扶能结合助推精准脱贫凸显实效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成信大承担帮扶达州市通川区和甘孜州泸定县脱贫攻坚的定点扶贫任务,在加强人才建设、助力产业发展、引领乡风文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级贫困村、通川区安云乡二龙村是学校结对帮扶村。学校对二龙村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做到贫困对象瞄准到户、识别到人。2017年12月,二龙村通过验收,正式脱贫。学校发挥智力优势,帮助通川区获批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并获6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举行信息化培训班,帮助建设通川区“脱贫攻坚综合信息网络平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2018年8月,通川区获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7年底,学校新增深度贫困地区——甘孜州泸定县为定点扶贫地区,确定兴隆镇蒲麦地村为结对帮扶村。2018年至今,学校为泸定县开展教育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等培训,累计培训845人。利用学科专业人才优势,依托泸定县红樱桃节、高原苹果节,策划推广活动,邀请相关人士等赴泸定考察,调研指导电商产业发展;出资帮助编制蒲麦地村乡村振兴规划,绘制乡村振兴蓝图。

  2018年,学校获2017年定点扶贫省直部门(单位)先进、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称号的学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校训精神,全面加强学校党的领导,推进自身内涵发展,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全面开启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新征程。
 关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