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河北医科大学迎来125周年校庆
http://www.huaue.com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讯(记者张晓明 见习记者赵娇莹)“我代表天津的校友,特地赶回来为母校庆生。”10月20日一早,河北医科大学1978级校友姚晖站在主教学楼前“欢度校庆”四个大字旁,言语中饱含深情。

  这一天,是河北医科大学建校125周年校庆。和姚晖一样,各地的校友们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齐聚在自己医学起步的地方。他们有的刚毕业不久,有的已届中年,有的两鬓已斑白,但在岁月的流变中,校友们传承着的是同一种“明德博学,行方智圆”的医大情怀。

  从1894年建校至今,两个甲子、三个时代,河北医科大学经历了五度迁移,九次更名,发展历程波澜壮阔。125年薪火相传,今朝发展再谱新篇。处在新时代的医大,如今已经成为省部委共建高校,是当之无愧的河北医学人才摇篮……这些成绩无不凝聚着几代医大人的心血。

  正如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在致辞中所言:“百年沧桑历程,一代代医大人从未停止追求卓越的脚步,始终坚守为民勇担当的仁爱情怀,不负‘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擎灯精神代代相传。”

  共迎校庆,从“90后”到“90后”

  上午八点半,“不忘初心,再出发”河北医科大学建校125周年庆典准时启幕。现场座无虚席,不仅有身着统一服装、坐得整整齐齐的在校学生,更有被搀扶入场、已至耄耋之年的老者,跨越七十年的校友齐聚一堂,场面十分震撼。

  庆典现场通过精彩节目,生动地展现出一代代河北医大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职业信仰和济世大爱诠释医学誓言的感人事迹。

  当历史与现实碰撞,庆典进入到“向建校125周年卓越贡献人物”致敬环节,当著名校友林联辉、殷希彭、刘震华等先贤的后人走上舞台时,台下掌声经久不绝,许多人热泪盈眶。

  “每个医大人都十分了解先辈校友的事迹,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场90后学生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把校史馆当成学习的重要阵地,知史才能爱校嘛。”

  校庆前夕,平均年龄近90岁、1952年入学的“本科第八班”12位“90后”老校友重返母校,送上书有“杏林根深叶茂桃李香溢四方”的匾额。此外,无数校友通过网上留言、录制视频等方式,为母校送来真诚祝福。

  百年育人,桃李芬芳,百年积淀,悬壶济世。从“90后”到“90后”,河北医科大人对母校的深情热爱已深深镌刻在血脉之中,这种跨越年龄和时代的共同情怀,离不开学校始终坚持的“学生为本”办学理念。

  立德树人,办对学生最好的大学

  “我们有责任把这一代人教育好,要办对学生最好的大学,让学生和学校共成长。”翟海魂的话掷地有声:“我们要做到人人都有育人职责,处处都有育人元素,每节课都有育人功能。”

  为此,学校探索实施“三个老师”制度,除了专职辅导员外,每个班都配有名誉班主任和兼职学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校领导、处级干部每人担任两个班的名誉班主任职务,定期为学生上思政课,并建立微信群,时常沟通交流。

  “做这些工作没有报酬,但我们学校的干部、老师和医生们都以与学生在一起为荣、为乐。”校青年读书会的干事马梦瑶欣喜于学校的良好氛围,也有掩藏不住的失落:“我报名了,但没排上,被刷下来了。”

  学生为本,教师为先,这是学校始终秉承的办学理念。开设职工餐厅,节约教师时间成本;解决教职工子女上学难、接送难的问题,方便教师全心工作;建立读书会、科协等多个平台,将教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

  没有了后顾之忧,教职工工作干劲儿更足了。近十年来,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假期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书记带头、各党支部积极参与,默默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呵护他们的隐私与尊严;有位学生假期摔伤了腿,入学时候宿管主动将其房间安排到一楼,并单独配床,联系复查医院……一桩桩一件件,温暖着学生的心窝,也润物细无声地教会了他们传递关爱。

  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生活上提供最温馨、最便捷的服务,学习上给予最全面、最周到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关怀,不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更一以贯之地传递“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奉献情怀。

  “别说感谢我的话,你们好好学习,以后当了医生,要真正为社会服务,为患者服务。”翟海魂经常这么对学生说。

  服务基层,大学是社会的良心

  1946年,时任校长的齐清心曾明确提出“本校设立之目的,在使医生下乡,扶持乡村卫生,救治老百姓”。几十年来,学校将服务基层的理念贯穿学生培养始终。进入新时代,学校及附属医院在健康扶贫、服务基层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3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赞皇县医院结起帮扶对子,目前共对口帮扶了93家县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帮扶机制;1995年起,以“卫生扶贫送医送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学校博士团社会实践、送医下乡活动从未间断;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多位硕博毕业的医疗专家团队进驻革命老区阜平,以全面托管的形式对阜平县医院进行帮扶;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与裕华区结成医联体,让百姓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

  医大人始终坚信,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新时代既要助力脱贫,又要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农民健康第一道关口的守护神,河北省11万村医里,有学历和执业医师注册资格的不到10%。面对水平低、基数大的现实,2015年,河北医科大学成立乡村医师学院,每年培训乡村医生千余人,年龄跨度从17岁到70多岁不等。

  因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学校也曾听过不同的声音:“这么多人你培训得过来吗?”

  对此,翟海魂态度坚决:“能做多少做多少,能做到多久就做到多久。”

  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并不是单向的,这份无私大爱也在一步步传导。乡村医生们说:“我不仅要戴着河北医大的校徽光荣地回去,还要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河北医大救死扶伤、服务基层的精神回去,更好地为村民看病。”

  翟海魂始终认为,大学是社会的良心,这是知识分子回报社会的方式。健康扶贫,服务基层,将触角深入到百姓之中,这对百姓是福音,对师生是锻炼,也是受教育的过程。“我们学校的人都很愿意很积极去参加这些培训,觉得这是他们的光荣。”

  医科大学每年的开学典礼上,都有这样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即将踏入医学殿堂的莘莘学子,从校领导手中接过象征实验科学、医学圣洁的白大褂,穿越历史时空,与先辈前贤们一同许下“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庄严誓言,从此,“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人民健康奋斗终身”,融汇成直击人心的古今交响。

  百年弦歌不辍,百年春风化雨。这所百年老校,在两个甲子、三个时代的光阴中,始终不忘医者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将擎灯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站在新起点,不忘初心再出发,河北医科大学将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有使命,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关于河北医科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