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科鸟类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
http://www.huaue.com  2018年2月14日  来源:临沂大学

    1月31日在线出版的著名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B),发表了临沂大学古生物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在鸟类食性与牙齿退化关系上取得重要突破。这项研究是对一件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鸟类材料进行了再研究,建立了一个今鸟型类新属种,并改变了对早期鸟类食性与牙齿退化的认识。
  
  喙是在包括鸟类在内的许多兽脚类恐龙中演化出的重要器官。早期的鸟类具有牙齿,而进步的鸟类及所有现生鸟类拥有角质喙。以往对现生鸟类喙的发育过程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鸟类牙齿丢失的原因及其机制一直众说纷纭。传统观点认为牙齿的丢失有助于减轻鸟类体重,增强鸟类的飞行能力,也有观点认为是单纯的基因突变导致鸟类牙齿丢失。郑晓廷研究团队的新发现为研究今早期鸟类食性与牙齿退化的关系提供了线索。新发现的标本古食种鸟是唯一有直接证据证明其植食性的早白垩世今鸟型类,且牙齿已完全退化。对牙齿完全退化和未完全退化的今鸟型类类群进行对比后,研究人员认为胃容物的状态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食性:在可能为植食性的牙齿退化的类群中,胃石通常较小但数量较多,而牙齿未完全退化的类群中,胃石则相对较大但数量较小。由此可见,牙齿的退化可能与植食性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与胃石的存在并没有直接关系。牙齿未完全退化的今鸟型类可能为杂食性,昆虫和水生无脊椎动物都可能成为它们的食物。
  
  现生鸟类具有高度特化的消化系统,能够为飞行提供高效的能量供应,而嗉囊和砂囊则是它们与其他爬行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大区别所在。此项研究中所重点涉及的标本STM35-3发现于辽西凌源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唯一保存有直接证据证明其以种子为食的早白垩世今鸟型类。这件标本上保存有嗉囊,且嗉囊里保存有多枚种子。与此同时,这件标本上还同时保存有胃石,意味着它可能与现生吃种子的鸟类相似,具有能够对种子进行研磨的砂囊。
  
  研究认为,尽管无牙古食种鸟(Eogranivora edentulata gen. et sp. nov)其前肢长度显示其可能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但它仍然是一种地栖型的鸟类。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成立于1660年,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在英国起着国家科学院的作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英国皇家学会所创系列期刊杂志中的旗舰杂志,发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结果,内容涉及到基础医学与治疗、分子生物学以及宏观生态学等几乎所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享有广泛声誉的杂志。
 关于临沂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