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中国海洋大学两教授当选
http://www.huaue.com  2017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今年的新增院士,山东一共两人当选,均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分别为海洋工程专家、教授李华军,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教授包振民。

  李华军是我国著名海洋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波浪与结构耦合作用、海岸与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研究。3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发展了透空海岸结构的分析设计理论与技术,推动近浅海资源开发实现了安全、环保、经济新模式,引领了海岸结构的发展;攻克了海洋平台设计与安装关键技术,为深海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创新了海洋平台检测与减振及修复加固技术,保障了海洋平台安全经济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李华军也十分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截至目前,共培养了近1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多成长为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技术骨干,其中不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等。他领衔创建的海岸与海洋工程研究所,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洋工程研究领域一支业务素质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团队。

  包振民是我国著名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潜心扇贝遗传育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30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起,系统评价了我国主要养殖扇贝种质资源,阐明其遗传格局演化机理与进化适应机制,完成多种扇贝的基因组图谱绘制,使我国成为国际扇贝基因组资源中心,为扇贝种质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解析了扇贝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与调控机理,为探讨海洋无脊椎动物复杂生命现象和过程提供了新思路。创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成为支撑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发明了成套低成本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新技术,突破水产生物高通量基因组分析的技术瓶颈,建立了扇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引领了水产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构建了扇贝育种网络平台,育成“蓬莱红”栉孔扇贝、“海大金贝”虾夷扇贝等5个国家审定扇贝新品种,产业推广效益显著,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良种化进程。

  至此,中国海洋大学两院院士增至12人。
 关于中国海洋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