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教学剩余”综合改革成为内涵建设新引擎
http://www.huaue.com  2016年6月27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自2016年上半年开始,九江学院在4个二级学院开展“教学剩余”综合改革试点。近日,九江学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教学剩余”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决定下半年在全校推行“教学剩余”综合改革。“教学剩余”综合改革是九江学院党委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最新成果,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最新实践,已经成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12月1日,在九江学院召开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会上,该校党委书记郑翔做了《关于“教学剩余”问题》的讲话,鲜明地提出了“教学剩余”理念。通过深入调研和探讨,2016年1月11日,九江学院党委会研究决定,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在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会计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4个二级学院开展“教学剩余”综合改革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下半年将在全校推行“教学剩余”综合改革。改革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院制宜、一院一策”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实现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新跨越提供保证。

  教学剩余综合改革通过“减少无效课时、压缩虚高课时、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等多种途径,产生教学“剩余”,释放教师队伍学术活力,盘活教师“特长”资源。积极引导现有教师合理择岗,逐步形成“1+3”的岗位结构,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含实践,下同)、进修”。旨在实现“1+3”的协调发展,确保“1+3”质和量的双提升,促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教学剩余”综合改革是九江学院党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最新成果,是为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瓶颈,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协调发展,立足学校实际、面向“十三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九江学院成立“教学剩余”综合改革指导小组,统筹负责改革顶层设计、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定期听取二级学院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存在的问题。坚持学校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实践相结合,各单位要立足学校整体筹划,结合实际细化方案、分类施策,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改革方案通过率要达到90%以上,确保方案形成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严格落实学生为本、教学优先等基本要求,科研、社会服务和进修等岗位设置必须在服务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妥进行。积极鼓励和支持各二级学院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对于条件相对成熟的二级学院,要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对于条件尚未成熟的二级学院,可分步骤、创造条件再行推开,确保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经过半年的试点,改革已经初显成效。九江学院会计学院完成了岗位分类设置,出台完善了《会计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暂行规定》,行政岗和教学岗人员的流通机制已经形成,教学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批高质量论文正在逐渐发表,科研氛围日渐浓郁。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通过“教学剩余”综合改革进一步释放了青年教师科研潜力,全院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今年上半年已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项目34项,发表SCI或EI论文11篇。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创造性地设置了5类岗位,即教学岗、教学科研岗、科研岗(分为A、B、C三类)、进修及服务岗、实验岗”等,通过合理设岗,每年可产生2050课时剩余。先后制定完善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剩余”综合改革岗位设置与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的保障制度,完成了选岗定岗工作,做到了“教学提质有保障,科研增长有依托,服务企业有进步,教师发展有方向”。
 关于九江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