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视点:校园占座风云四起 你争我抢该与不该
http://www.huaue.com  2013年12月4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书本刚落下,人声便响起:“同学,这里有人了。”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会选择无视坐下,还是会选择无奈离开?新生入校,英语四六,考研拼抢……“占座”,一时间成为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
  
  作为“985”、“211”的中国海洋大学,虽然拥有较为充沛的教学资源,但却似乎仍然无法满足众多学子的需求。占座现象,为何会成为大学校园内广泛而又无法消除的问题?它存在的合理性,值得我们大学生去深思。
  
  “智”谋加“武”略占座也疯狂
  
  下课铃声刚响,教室内就抱怨声不断。中文2013级向珊告诉记者:“整节课中间第二排到第六排都没有人坐,可占座的人根本不是上我们这节课的。”9月29日上午在某教室,现代文学的课堂上,有近30个桌子全部摆放着《分析数学》的课本,导致中文系大部分学生只能从中间第七排和两边座位坐起,中文老师只得空对数学课本讲课。
  
  与此同时,教学楼走廊内早已人声鼎沸。学生们从宿舍、食堂亦或其它教室纷纷赶到,拥堵在一间教室门口,形成密不透风的人墙,只待教室内老师“一声令下”,便冲进门去,抢占自己中意的座位。刚刚下课却被困在教室的同学只能无奈摇头:“这是都疯了吗,不能先出再进吗?”
  
  正准备坐下,桌面上、抽屉里密密麻麻的字条却让拼命挤入教室的学生心头一寒:“2014考研占座”、“占座,勿撕,谢谢亲”、“周三9、0节税法占座”等内容让人哭笑不得——这让来上当节课的其他学生一头雾水:“到底哪个座位我能坐?”再早去门口等座竟也成了徒劳。
  
  为了占到自己心仪的座位,学生们极尽所能,各显神通——两人围堵圈一排,一人甩书占一排,兵分三路比速度,事前谋划选捷径……占座,已然成为了一个智力与体力的比拼。
  
  无风不起浪占座也有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图书馆的上座率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高峰期。工商管理2012级张婧阳就告诉记者,图书馆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较好的环境,尤其在冬季考试周,暖气供应更为充足的图书馆就十分拥挤,占座现象也就更加普遍,学生需要早起排队才可能有座可坐,队伍有时甚至会排到图书馆外的马路上。然而,非考试周的图书馆内其实基本不需要抢座,可见集中性复习是造成抢座严重的原因之一。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中阅览座位与学生人数之比为1:4及以上计算,记者做了如下统计:
  
  学校名称   在校学生数 实际阅览座位 数应有座位数 差额数
  
  北京大学   32000    4000     8000     4000
  
  复旦大学   30000    3198     7500     3802
  
  北京航空航天 24000    3000     6000     3000
  
  中国海洋大学 22000    3400     5500     2100
  
  中山大学   43000    6965     10750    3785
  
  长安大学   31000    6530     7750     1220
  
  注:1.在校学生仅包括全日制学生,人数均为大约值
  
  2.实际阅览座位包括普通阅览座位和电子阅览座位
  
  3.上表数据均来自各高校官方网站
  
  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是造成占座成风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前任校长纪宝成就中国高校扩招问题曾说:“从1999年到2005年每年递增25%左右,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不能说是一个理想的科学发展。”中国高校的急速扩招,势必对高校理念、制度、师资、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校园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是学生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图书馆及馆内资源作为校园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会成为学子们重视、争夺的目标。仅就图书馆座位资源来说,中国海洋大学相较其他高校来说虽稍显乐观,但每到考试季的火爆抢座现象也足以体现座位资源缺乏的严峻性。教育资源有限,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也就成为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学校硬件设施往往滞后于学生的需求。因此引发学生们盲目占座的行为,应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更大的关注。
  
  同时,在课堂上,虽然学校安排上课教室的座位数其实都大于本堂课的实际人数,但是学生们的占座问题仍然得不到十分有效的解决,中间靠前的位置还是大家抢夺的,同时不可控制的旁听人数也使得占座更加疯狂。学生们在采访中纷纷表示,中间位置能够保证老师讲的听得清,老师写的看得清,而且还可以与老师进行一个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进而能够达到提高自己上课质量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占座”,其实是学生们维护和保障自己权利的一种途径,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能被理解的行为。
  
  记者就学生为何“疯抢”前排做了相关调查,英语2013级覃巧华就表示:“因为上一节课在其他区,着急忙慌地赶到大机教室也只能坐在后排。后面真的听不清也看不太清,挺无奈的。”另外还有多名同学也向记者提到教室基础设施的不良状况。然而,即使能够保证基础设施的运行质量,一些学生仍然不愿放弃占座的念头,他们依旧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自己心目中的“好位子”。这部分学生渴望接近于自己所希望的完美学习状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大学生过于重视保护和维持自己权益的同时,却因为占座气氛笼罩的大环境对他人权益的破坏显示出一种“集体无意识”。
  
  当记者向法学2013级陈晨问及她上课时一般会选择坐哪些位子时,她打趣地说:“那要看小伙伴的实力了。她们去占座时,帮我占到哪里我就坐在哪。”如此说来,其实“占座”对于很多人也不是必须的,仅仅只是跟随大流。由此可以看到的是,从众心理也是疯狂占座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怀着“赶潮流,不落后”态度去占座或让他人代为占座,自然可能出现占位无人或就算有人却在睡觉的情况。
  
  抢位有风险占座需谨慎
  
  “坐后排我总觉得老师的声音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感觉不像坐在前排那样容易接受老师传来的信息。”数学与应用数学2013级刘后秀说。“占座”,已然成为大学生上课听讲的必要条件。占座风云愈演愈烈,学生们对这种行为更是抱着一种默认的态度,不言说但无人不懂。占座的人把自以为合理的“契约”强加于别人,接受者默认后,又将这种“契约”强加于他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传递,催生了校园占座的风气。在一次次的被动接受和强迫他人接受中,学生自行导向生成的“潜规则”,无论如何,都更易风行校园。这可能影响学生对事件的思考能力和反抗能力,也可能影响大学校园的道德与公平。
  
  当然,占座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基础教学中心老师刘晓玮也就占座发表了她的看法:“合理占座是学生们积极学习的一个表现,但是看到抢前排却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反而会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环境工程2012级余乐则表示,在学校见过因为抢占座位而发生口角的事件。据了解,全国每年总会有高校学生因抢座发生冲突,导致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野蛮的占座方式更会给同学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并且总是依靠宿舍中固定一两个早早出门的室友去为全宿舍占座位,也会使得剩下的人不知珍惜教育资源——他们很容易变得越来越懒惰。而且很多大学生更坚信考前突击就能获得高分,“临时抱佛脚”成为他们的常规学习状态,由此引发他们平日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拖延症”等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话语更是由此而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
  
  同时,学生们习惯于用书包、书本等个人物品占座,也容易导致财物丢失的情况发生。因此,占座也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任何事物都有其风险性在其中,“占座”亦是如此。
  
  七区的安全提示
  
  占座是问题何去又何从
  
  野蛮夸张的占座方式令各大高校头疼不已。不过好在,纵观国内外,多所大学已经出台一系列专门措施抑制占座行为。东南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在图书馆引进“座位预约”系统,严格控制人数和使用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有“阶梯教室前三排留给女生,男生从第四排坐起”的不成文规定;中国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更是相继制定《占座法》。而同在青岛的青岛大学则是选择在考研期间将食堂在不用餐的时间段内开放给学生以减少甚至杜绝过分占座的情况发生。世界知名高校耶鲁大学则采取实名制申请座位的办法,多次闲置座位则取消其申请资格……
  
  追根究底,想要减少甚至杜绝野蛮、夸张的占座方式,最重要的是学校在各方面资源上进行补充,在硬软件上能够根据学生人数及需求进行管理和及时的调整、更新。比如在座位需求紧张时将院楼教室开放等等。另外,教室、自习室和图书馆也应出台相应规定,修订相应制度,从而达到保障学生们利益和平等权利的同时也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当然,学生作为校园占座的主体,也应学会在争取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3级共由四个班组成,面对激烈异常的占座情况,各班班长及团支书共八人联名倡导每人最多占两个座位,即最多只能帮一人占座。然而,数学与应用数学2013级一班班长陈韦言在接受采访时则向记者坦言:“倡导后,占座情况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会出现一个人占两三排的情况。”反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不成文规定却可以成为学生的共识。相似的出发点却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学生们的认知和行为即是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结语
  
  记者调查及采访后发现,其实学生和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反对小面积、简单、合理的占座,反而对其持一种支持赞同的态度。但是,对于在大学中依然存在的大面积、粗暴、野蛮占座方式,大家则是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无奈,因为这不仅影响了学校资源的公平分配,还引发对大学生素质与思想的探究。而要让“占座”不失其合理性,首先要保证学校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其次,合理而强制的规则制度或许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让强制的力量使“规则成为习惯”,让习惯的力量带来良好的风尚。
  
  文:陈希 冉梦莹
 关于中国海洋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