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国农大媒体传播专业发展纪实
http://www.huaue.com  2007年5月25日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学生记者:裴胜崇 潘彩清 2007年05月23日 报道) 

  近日,由媒体传播系谭英副教授编著的《乡村信息传播研究与社会调查——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个案分析》一书出版。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参与式乡村传播研究与社会调查”计划实施两年来完成的教科研相结合的著作。校党委书记瞿振元在序言中称赞媒体传播系师生“为乡村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并提出了创建京郊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构建京郊农村信息传播体系的合理化建议”,同时认为“这是农大实践教学的一个样本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创举,符合中国农业大学一直提倡的“顶天立地”的教学科研理念”。《人民日报》主任记者蒋建科也认为“这是有目的地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一种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媒体传播系建系六周年。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最年轻的专业,这本书取得的成就只是媒体传播系六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六年风雨坎坷 

  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成立于2001年4月,媒体传播系仅有的媒体传播专业是我校56个专业中最年轻的专业。 

  在专业建立之初,媒传系只有教师7人,学生28名。“师资不足,经费短缺,设施匮乏,是我们建系之初遇到的最大问题。”据媒传系副教授谭英介绍,当时教师大都来自创建于1979年的电化教学研究室,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水平不足,只能在为学生授课的同时自己也上课“充电”。 

  媒传系副主任张建平在谈到试验设施不足时深有体会:“由于设备大都是70年代,严重落后,且设备大都是为老师制作拍摄使用,不适合学生试验,并且数量很少,所以在为学生讲解先进试验设备时,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他介绍说,由于缺少试验室,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试验室的走廊外作试验。为保证每名同学都能亲手做试验,只好细分试验小组,延长实验时间。“我们的试验室基本24小时开放,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可以过来作试验。” 

  主管教学的李焕征老师表示,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和人才不足也是当时面临的很大困难。当时部分学生对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性质不理解,好多学生甚至认为传播专业是搞“种子和花粉传播的”。对此,老师只能不断的和学生交流解释,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针对师资不足,在提高本系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在2005年先后为媒传系引进2名博士,并引进外聘教师,同时为保证学科的前沿性,传播系先后聘请新华社原副社长何东君、原副总编辑曹绍平等为兼职教授。 

教学科研“双丰收” 

  早在媒体传播系建立之初,就以农业传播为专业特色,谭英老师最先开展乡村传播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在2005年媒体传播系讨论会上,首次提出发展乡村传播学。2005年7月,媒传系李红艳老师撰写“构建中国式乡村传播学”一文,率先在国内学术界提出乡村传播的概念,文章相继被人民网等媒体转载。李焕征、张建平等陆续发表了乡村传播的系列论文30余篇,形成了以“乡村传播”为核心的研究中心和研究主题。2005年9月出版了乡村传播文库的第一本《中国乡村传播学》,2007年3月再版。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张国良教授给予高度评价:“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同仁的一项集体成果,其显著价值和意义在于:系统化,整体化,动态化,综合化地对农村传播活动及其规律,展开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并认为这一成果的问世,有力地为中国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建设“工程”,添加了一个重要的“部件”。 

  2007年3月,由李红艳老师主编、媒传系老师合作撰写的《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一书正式出版。它不仅结合了乡村传播的相关理念,还结合当前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将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的涵义、发展等研究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该书对中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现实指导性。 

  在成立以来的短短6年中,已经在乡村传播和科教影视两个研究方向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目前,媒传系设有乡村传播研究所、影视媒体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传播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编著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创作的各类电视片在国际电影节和国家级、部委级影视片评奖中数十次获金奖、银奖、铜奖,并已成为农业影视和科教影视制作的主要基地之一,现为CCTV-7农业节目唯一高校工作站,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提供了大量的电视节目,开发了多个多媒体课件和专家决策系统,在农业传播和科教影视学科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学生是最好的“名片” 

  “学生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是我们系最好的‘名片’。”张建平说。以05级54名学生为例,共有53名同学在社团、学生会、校院其它学生社团工作1年以上。媒传系第一届01级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北京市优秀团支部”。04、05级先后荣获校级“优秀团支部”。另外,媒传系学生还利用暑假和课余时间积极开展课题调查,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据张建平介绍,媒传系的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也刻苦钻研,夯实理论基础。2006年,媒传03级本科生董乐烁在国家核心期刊《新闻观察》上发表论文,成为当年农大唯一一名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人文类在读本科生,紧接着05级本科生王刚在《新闻观察》发表论文。2007年第一届即将毕业研究生科研论文也取得突破,杨春、常欣先后在中国核心期刊和韩国核心期刊《韩中演与文化研究》上发表论文。 

  由于学生大都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媒传系学生的考研、就业情况也出现了可喜的成绩。第一届28名毕业生有8人考上研究生,其中北大、清华、中科院各一名,其余全部就业。第二届约60名毕业生有11人考上研究生,其中北大、香港大学各一名,留学澳大利亚一名,其余均全部就业。 

抓住机遇 大有可为 

  媒传系系主任徐晓村对中国农业大学媒传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依托我校农业优势和多年从事影视制作的实践,我们将会大有作为。”他说,除了向学校积极争取,改善试验设备和试验室外,系师资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除了原有的两名博士外,系内两名老师也将博士毕业,同时还将积极引进博士后等高级人才,使得教师博士率达到45%,继续紧紧抓住在乡村传播领域的优势,注重一手资料的收集和科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提高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模和影响。同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成果,走进课堂,使我校传媒专业成为乡村传播的人才培养基地。现在乡村传播学已经成为系内研究生课程,并准备推广到本科生。 

  徐晓村表示,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研究和多年农业影视制作的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以乡村传播和科技影视两大重点研究方向,影视传播和传播理论与实务两个专业方向。结合传媒发展大趋势,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媒介经济方向的专业方向。随着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关于中国农业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 提供的所有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