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培华学子赴延安开展“到延安去”红色研学实践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1月27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为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走深走实,11月22日-23日,西安培华学院组织第十九期“青马工程”学生骨干领导力提升训练营设六个主体班次,共384名师生代表,开展“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教育实践研学活动。“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实践课,而是一堂行走的信仰课。”培华青年凝心聚力,与革命圣地深度对话,用脚步丈量革命历程,用心灵体悟延安精神,让青春在红色淬炼中绽放光彩。


  校内筑基·双史溯源——以“校史锚点”连“革命根脉”

  培华青年奋斗曲。前往圣地延安前日,以“青年与国家的命运交织”为主题的导入课在校内进行。课程通过“理论铺垫——影像共情——实践创作”的递进式教学设计,让培华学子在红色精神浸润中凝聚奋斗共识。课程聚焦“双史溯源”,通过《跨时代奋斗》先导片共情深化情感联结,并结合“历史逻辑+青年见解”创编抗战青年北上延安定制影集册,凝聚“培华青年共同体”意识,探寻影集册背后的青年故事,将对奋斗精神的理解转化为具象的青春共鸣。


  沉浸式体验校史馆。校史微宣讲以“AR互动+现场讲解”的沉浸式形式,在校史细节中触摸与国运同频的时代担当。课程聚焦校史馆,将实物史料与数字宣讲相结合。“红旗颂”创新理论宣讲中心兴华朋辈宣讲团成员化身1928年培华青年与当代培华青年进行沉浸式微宣讲,在一来一往的交流里读懂校史里的精神传承。同时,学员们扫描AR卡片展品,即可触发对应的历史场景,实现跨时空对话互动,在互动与讲解中清晰感知百年前培华青年的选择,正是与民族命运同频的时代担当。


  信仰逐光·精神传承课——以“列车授课”话“红色基因”

  车轮滚滚,思政之灯暖意长明。西安培华学院“红旗颂”创新理论宣讲中心的老教授、青年教师、学生宣讲员等,依托“理论精讲+影像溯源+声动共鸣”模式,在列车上开设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银龄教授李建森、青年思政名师张梦珅聚焦延安精神,解读其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烽火映初心 奋斗跨时代”主题微课堂上,图文影集串联革命史实与精神脉络,以青春笔触重温培华自1928年创校以来的奋斗历程,讲述培华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的故事,让师生于红色传承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做坚定信仰的践行者。


  列车上,培华青年以“跨越时空”的对话,洗涤内心精神世界,扮演八路军战士的那份钢铁意志在朗诵声里愈发坚定;“歌声中的思政课”《黄河大合唱》激昂庄重,求知的热忱与青春的歌声交织,奏响奔赴圣地的激昂序曲;年代事件排序、红色故事“你画我猜”青春小游戏中,培华青年执画笔于纸板间勾勒革命风云,用“青”言“青”语解码峥嵘岁月的历史脉络。


  主题实践·足迹追寻课——以 “革命足迹” 育 “新兴希望”

  384名师生齐聚延安大剧院,举行西安培华学院云梯青年学校第十九期“青马工程”学生骨干领导力提升训练营暨西安培华学院“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教育实践研学活动开班仪式。




  仪式上西安培华学院与延安新区管委会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开启校地协同新篇章。


  学生代表杨甜甜回顾培华97年红色校史及先辈事迹,呼吁培华青年知行合一、争做延安精神传播者。教师代表刘经纬分享从学生到教师在延安的足迹历程,鼓舞学员们融合延安精神与青年实践,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西安培华学院党委书记刘锋出席开班仪式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沉浸式”悟精神,在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中,认真聆听延安时期的奋斗故事,把“坚定信念、服务人民”的精神内核刻进心里;二是要“对照式”学校史,将延安先辈“自力更生”的壮举,与培华老校长姜维之“以产养教”、前辈师生抗战办学的事迹对照学习,读懂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三是要“实践性”担使命,把延安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深入基层、积累经验,培养青年在红色圣地中悟思践行,在实践中躬耕沉淀。


  中国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崔平教授作《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报告,围绕延安整风运动、西柏坡精神等,从落脚陕北到开辟新局面,从艰苦抗战到迎接胜利,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活了起来,每一个历史节点、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触动培华青年对党史革命历史伟业的深刻认识,激励培华青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做强国建设的掌舵者。

  圣地研学·场景沉浸课——以 “多元场景” 激活 “红色精神”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珍贵影像与实物,学员们或驻足凝视,用手机定格震撼瞬间;或俯身细观,在文物前轻触玻璃感受历史温度。


  简陋的窑洞、朴素的陈设,枣园革命旧址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师生通过参观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感悟中国共产党从领导局部抗战转向全国胜利的智慧与勇气。兴华朋辈宣讲团在“五大书记像”前进行理论微宣讲,并分发扫描后可触发跨时空动画的定制AR卡片,使学员们直观感受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中共七大等史实。

  学员们现场聆听《张思德精神与为人民服务》专题课程,循着张思德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轨迹,深刻感悟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风范。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深深扎根于每位学员心中。


  大型沉浸式情景剧《再回延安》带领学员们重走长征路,红色记忆穿透长夜直击心灵。从泛黄日记里的血色回忆,到冰冷寒窟的“冰雪长征路”,从黄河怒吼的《黄河颂》,到枪林弹雨中的冲锋呐喊,师生们在声光影交织中泪目,直呼“课本里的历史活过来了!”


  场景互动体验课中激情教学陕北腰鼓,红色的腰鼓系在腰间,鲜艳的绸带随风飘扬。学员们认真学习基本动作和技巧,敲打出激昂有力的鼓点。欢快的鼓声中洋溢出灿烂的笑容,红色文化在互动传习中代代相传。

  朋辈感悟·青言思政课——以 “青年思维”连“数智成果”

  志愿服务显风采。当青马课堂遇见延安,理论的星火便照亮了实践的土壤。培华青年志愿者们以“青马践初心 服务暖延安”为号召,深入延安新区贵人峁社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人心。从禁毒防艾宣传到环保知识推广,从爱心义诊到八段锦教学,志愿服务的暖流浸润了社区的每个角落。这不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青春的担当,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延安圣地的互动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朋辈分享谈感悟。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兴华朋辈宣讲团的成员们带着延安之行的深刻体悟,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前觉得革命先辈离我们很远,直到看到他们年轻时的照片——和我们一样的年纪,却扛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这场朋辈间的心灵对话,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话语中自然流淌。让艰苦奋斗的底色、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信仰的力量,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培华青年心中。


  音乐思政守初心。以延安圣地的研学为契机,紧扣“延安精神”与“青年担当”的主题,借助AI技术赋能创编出歌曲《到延安去·青春在路上》。歌词从学员们真挚的研学心得中淬炼而成,以青春的旋律定格红色的感悟。其中,“听一堂‘思政课’,将陌生的我们凝聚在此时此地”“把热爱带上,在黄土上奔跑,把初心点亮”等词句,生动表现着培华青年在延安的所学所感与理想信念的升华,成为激励培华学子奋进的青春宣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级学生呼佳敏参与活动后对小薇讲到,当脚步真正踏上延安这片热土,亲手触摸窑洞的斑驳墙垣,抬头仰望宝塔山的巍峨身影时,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这片土地为何被称为“圣地”。它不只是教科书上的一个名字,而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与信仰铸就的精神丰碑。

  法学专业2025级学生王江晨表示,这趟圣地之行,让红色的故事从纸页跃入心底,让革命的精神伴随旋律汇入血脉。培华青年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立报国强国之大志向,做挺膺担当之奋斗者,在知行合一中传承延安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续写新时代的荣光与梦想!
 关于西安培华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