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培华人故事】深耕讲台15年,她的课里藏着获奖密码...... |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1月17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
|
近日,第五届陕西省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竞赛获奖名单公布,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冯晶晶教授斩获一等奖殊荣。这份官方认可,为她的教学生涯再添一抹亮色,而当喜讯传开时,这位获奖教师正如过去十五年里的许多个平常时刻一样,在办公室安静地准备着下一堂《高等数学》课。
教学深耕 以创新破解数学教育密码
“数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冯晶晶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冯教授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主要承担《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每一堂课都精心筹备,力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中,她主导的“理实递进式”教学资源体系、“一引擎四联动”数智化教学手段和“三元交互·三步四环三层次”教学模式,构建起数学教育的立体化生态。
在全概率公式的教学设计中,她采用课前“线上预习+测试”“小组讨论”“拓展阅读思考”三步夯基础;课中“引、探、构、践”四环节练能力;课后“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巩固拓展的独特教学方法。

面对AI时代的教学变革,冯晶晶主动拥抱机遇,将AI定位为超级教辅,创新推出“师-AI-生”三元交互教学模式。她创建的AI学习智能体链接到“数学AI学伴”公众号,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学生杨烨回忆:“冯老师用数学AI智能体动态推演程序,让函数曲线在手机上‘活’了起来。”

这些创新实践为她赢得诸多荣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大赛国家一等奖、陕西省大学数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教师创课大赛二等奖、校级应用型多媒体课件一等奖、教案一等奖,第五届课堂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同时荣获校级“教学新星”称号以及“优秀教师”称号。

这些沉甸甸的奖项背后,是10余项省级校级课题、2项课程思政项目、20余篇学术论文的学术积淀。
暖心育人 用温度丈量教育深度
“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这是冯晶晶始终坚守的育人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她更注重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用耐心与鼓励陪伴学生跨越学习难关、收获人生成长。


对于竞赛指导,冯晶晶成绩斐然,指导学生分别获得202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二等奖、西安培华学院第二届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三等奖等。
杨烨回忆道:“建模培训的时候,冯老师始终陪伴我们左右。我们初次写作的论文问题很多,老师便用红笔细致批注,手把手指导我们如何修改与完善。”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唐浩伟同学,大一学年在冯晶晶的高数课堂上找到了学习信心。“私下请教问题时,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引导我理清逻辑、找到方法。”在冯晶晶的针对性辅导下,唐浩伟不仅攻克了高数难点,更夯实了核心知识。
2025年4月,唐浩伟在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省赛受挫后,一度丧失了参赛信心,是冯晶晶多次鼓励、耐心指导,让他重整团队投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最终荣获陕西赛区二等奖。当收到学生发来“老师,我们做到了,谢谢您鼓励我参加竞赛!”的信息时,冯晶晶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最大成就感。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冯晶晶建立了专门的帮扶档案,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分享高效学习方法,还鼓励他们尝试成为“小老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同伴讲清知识点时,那份被点燃的自信与成就感,成为他们主动成长的强大动力。这份用心,让毕业多年的学生仍念念不忘——2017级电子专业的王霓坤在朋友圈转发冯晶晶的推文时写道:“真心的好老师,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手写板书,每节课都是满满的收获。”

在冯晶晶看来,当今时代的大学基础数学教育,应是传授知识、锻炼思维、培养品格的三位一体。通过严谨的数学知识构建学生认知世界的理论骨架,通过复杂问题解决锤炼其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在探索中塑造学生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科学品格。
除了数学知识,冯晶晶更希望传递给学生一种“数学式”的人生态度:面对复杂问题如解方程般保持耐心与条理,面对未知挑战如数学家探索猜想般敢于假设、勇于求证。这种由理性思维淬炼出的从容、坚韧与求真精神,会成为学生穿越人生风雨的可靠罗盘。


团队领航 以共启愿景凝聚力量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系副主任、数学课程负责人,冯晶晶实现了从“深耕课堂”到“统筹全局”的角色转变。她认为,这个转变是视角的升维和责任的扩容,需要从“解一道数学题”的精细计算,转向“答好一套综合卷”的全局考量。

作为课程负责人,冯晶晶和教学团队们一起优化了课程内容,深度融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前沿案例,将教学重点从机械计算提升至提问、批判与创新的高阶思维培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

“独行快,众行远。”带领教学团队时,冯晶晶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沙龙等方式打造教研共同体,让每位老师的智慧都能被看见、被借鉴。面对教学创新中的不同意见和阻力,她从不强行推行,而是组织示范课,让成果可视化,通过坦诚交流吸收合理建议,将“你要改”转化为“我们一起试”,在尊重与信任中凝聚共识。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整体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为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冯晶晶获得了ISW国际认证,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她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分享教学经验与技能,助力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提升教学能力。基础系鱼翔老师说道:“冯老师常说一个人的优秀不是真优秀,团队的优秀才是可持续的优秀。”

“知己、翻译官、播种者”,这三个关键词是冯晶晶对自己与数学实践、教学关系的精准定位,而这一定位的实现,始终扎根于西安培华学院的教育土壤。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从来不是单一的技能培训,而是全方位的成长赋能。从教学理念的引领,到资源平台的搭建;从个人能力的提升,到团队协作的支持,学校始终将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紧密结合,形成了“教师成长-教学提质-学生成才”的良性循环。
从冯晶晶身上,我们看到了培华教师“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精神风貌,也看到了学校“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学追求。学校始终相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只有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发展的空间,才能让教师更好地投身育人事业,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西安培华学院这片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沃土上,会涌现出更多像冯晶晶一样的优秀教师,他们将以热爱为笔、以坚守为墨,共同书写学校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关于西安培华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