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葛优躺”,过个多彩的假期
http://www.huaue.com  2016年8月11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暑期里,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不甘无聊,不甘束缚,不甘落后,他们热爱暑期的每一寸光阴,努力提升着自己,努力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做自己想做的,骑行去西藏

  说起去西藏,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怀。但是对于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2014级新闻学学生宋世凯来说,一开始选择骑行去西藏的目的并不与情怀有关。出于对自行车的喜爱,他从高中开始就自己攒钱买了一辆心爱的自行车,以后便开始了向往的骑行之旅,曾经骑行去过青海湖,这个假期更是独自开始了骑行去西藏的旅程。


                宋世凯在米拉山口

  前往西藏的途中,最惊险的莫过于那次山体滑坡,他刚骑行离开,后面的就发生了塌方,庆幸之余不免也有些后怕。但是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不断考验着这个还涉世未深的少年,从如美镇到觉巴村的十公里,道路全部都是塌方,碰到石头滚动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害怕,不过这也并没有让他打退堂鼓。

  在谈及家里一开始是否反对他靠骑行的方式去西藏时,宋世凯说,他都是“先斩后奏”,出发之后才和家人完全“摊牌”,不过为了使家里人放心,他们约定好每天都要保持联系并且记录下所遇到的事情,于是,他在朋友圈里,几乎保持每天都有动态更新。一路上的辛苦,尽收眼底的美景,收人囊中的故事,只有当事人才能够深刻体会的。从一开始的独自出发,到一路上的相遇相随,这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和美好。

  原本以为的个人旅行,渐渐地化为六人同行,有同道的一起扶持,喜悦也能够分享,辛苦也都减半了。所以谈到此行的收获,宋世凯说:“这一帮朋友就是最好的礼物了。”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亲眼所见的世界永远与书本上所描绘的不同。他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我偏不!此番骑行去西藏,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但灵魂归故乡,体会一路的坚持,净化已经远离尘世的心灵……

  热心公益,让爱心传递下去

  如果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那当你看见山区那些孩子时,肯定会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就在这个假期,我校2014级通信工程专业的王思臣便之身贵州山区,与那里的孩子们分享着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谈到此行前去的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要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在此之前,王思臣曾参加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等过多次公益活动。他说,他希望在提升自己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经验,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王思臣在给山区的孩子们上课

  山区的条件是很艰苦的,那里物资匮乏,山路崎岖,赶上下雨就泥泞难行,农村的孩子们大多数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中饭也很简单。为了改善孩子们的伙食,在支教期间,王思臣发动了自己的朋友圈,呼吁大家捐款,最后筹集的750余元善款不仅给孩子们换来了营养的食物,剩下的钱还用来买了礼物和学习用品,用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考虑到孩子们一直生活在乡村没有机会接触兴趣课,和他一起来支教的大学生们还为那里的孩子准备了:舞蹈、美术、跆拳道、手工、篮球等课外课程。俗话说“欲成才先成人”,于是乎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是务必要摆在第一位的。他说:“我不渴望他们能记住我,我更希望他们记住我当今做的事情。等他们长大了,有能力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小孩子。让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支教期间也有很多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提到最难忘的,要数那次到唐康平、唐青青家里进行家访。这两个孩子是自己班的一对亲姐妹,家中的老人和唐青青都生着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父亲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靠着开小卖部、种地的收入,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普通农民,父亲望着王思臣说:“我希望你们留在这里继续教孩子,永远也不要走”。紧接着他又仿佛自嘲般的说:“我们这个地方留不住好人,尤其像你们这些大学生,我们这里太苦了。”王思臣说这让他很心酸,当时,自己如鲠在喉,说不出话来。

  虽然很艰苦,但是王思臣经常告诉自己:“多坚持一下,就有可能改变更多的孩子的未来。”就像江泽民主席曾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那样:“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文/陈玉灿 薛盼盼
 关于西安培华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