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 邵润盈:每日挥刀五百下
http://www.huaue.com  2024年2月21日  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

  编 者 按

  寒窗苦读时,是否期待一盏明灯?挑灯夜战时,是否渴望指点迷津?或许你已经步履沉重,或许你还在咬牙坚持,但请相信这不会是一场孤勇的旅程。未名博雅,千里同行,北大学子为你送上这份真诚的“备考锦囊”。学什么最重要?怎么学最高效?这里有你最需要的答案。无论你是求学前路尚曲折的旅者,还是高考战场正披挂的战士,北大始终与你同行。

  学生姓名:邵润盈

  毕业中学: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章北海的目光立刻使东方想起了太空军的军徽,星星和剑都在其中。”

  ——刘慈欣《三体》

  序

  我毕业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大学于彼时的我是一片不敢触及的园圃:是的,我会在每个挣扎着醒来的清晨想起她;但被北大录取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是我脑海里最疯狂而且遥不可及的理想。

  如果说2023年7月的录取通知书是外部世界对我的一份肯定,那我即将讲述的或许可以算作自己对自己实力的一份证明。对于后者,人们通常称其为学习经验——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段凝炼的过往,其中蕴藏着通向未来的力量。

  我的讲述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十二年“义务教育征途”的回顾,第二部分是高考三天的感想,最后一部分是个人的一些反思和总结。

  一、求学十二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从小学到初中

  回溯横亘九年的遥远记忆,虽然于知识储备上并没有很大的助益,却是我学习习惯初步奠基的时期。首先一点是我劳逸结合的能力,而这方面要大大归功于我的母亲。不同于“直升机式”家长,妈妈对我的要求一向比较宽松——只要写完作业,就能出去玩。

  我至今记得小学的每个周六都激情澎湃地握着笔杆,而周日总是在全然放松中度过——滑冰、春游、做手工……雨天的时候,我们最爱去的地方是图书馆,那里离我家仅仅五六分钟的脚程。潜移默化之中,我养成了高效完成任务的习惯,并且间接地培养起对书籍和美术的喜爱,而这两点我受益至今。

  第二,我对学习始终严肃踏实,并且出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热衷于钻各种牛角尖。我还记得自己在初二那年为了研究一道数学题独自思考了一个半钟头终于得出结果的雀跃——虽然大部分时间里这只是出于一种证明自己“聪明”的自负之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有强烈的好强心理:我曾经因为作文没得到老师的当堂表扬而当天重写了两稿,也曾在食堂里拿着笔记和同学互相提问。回顾过往,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优秀”的渴望曾经甚至超过了对知识的向往。

  直到初三那年。

  2.初三到高一

  初三时我一度沉迷网络小说,养成了熬夜和赖床的恶习。恶果猝然而至:直线上升的错误率、下跌的班级排名和每一次看手机时愈发强烈的罪恶感,让我明白生活不能这样下去。

  我和母亲约法三章,白天没收手机、只留下电脑供网课使用。寒暑假期间,我在图书馆自习——当身边的所有人都奋笔疾书之时,走神与贪玩定然是一种罪恶。逐渐地,我摆脱了手机瘾,养成了制定计划的习惯。当我掌握了生活的自主权,真正的自由亦如期而至。

  初三那年,另一件改变我认知的事,是一场为期十天的旅游。如果说我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一件事是自由玩耍的权利,那另一件或许便是走出国门的机会——在这次旅行之前,我已经和家人去过三个国家;这一次,是英国。如果说这次经历与之前的出游有什么不同之处,最大的一点大概是这次的行程中包含了两所大学——牛津和剑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象牙塔圣洁的力量,它的魅力比牛津古朴的礼堂、剑桥逶迤的河流更加难以形容。那是知识的力量。

  就在那一刻起,变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学习的意义,对那时以及此后的我而言,便是对这熟悉而陌生的世界抛出一长串绚丽的问号,然后用一生的跋涉,去破译自然的语言。

  3.高一高二

  总体而言,高中学习的两年是我学习习惯改善与最终巩固的时段。我将其划分为两个层次——学科素养与陶冶情操。

  学科素养自然主要涉及学业方面,但更多是一种漫长的积累和潜移默化的素养提升。第一,自小养成的踏实的学习习惯使我打下了良好的学科基础,而固有的好强性格让我勇于挑战自己的薄弱学科。以英语为例,初入高中时我的英语比班级第一低了将近三十分,可通过广泛的阅读、日复一日背诵课文、每天清晨与睡前的单词记忆,在进入高三时我的英语成绩已经基本固定在135分之上。

  第二是广泛的尝试与自我挑战:天文、化学、生物、物理竞赛我都曾经涉足,于备赛的过程中极大开阔了眼界。在班级提供的微科研项目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中,我屡次担纲组长。校园诗词竞赛、辩论赛上不乏我的身影,甚至我还在高二主动编排了一场《红楼梦》课本剧。在多元的活动中,我不仅开阔了视野,更于挑战自我中提升了学科素养与组织能力。

  第三点,是我保持并发展着自己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屡次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而这无疑对我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在陶冶情操方面,必须要提的一点是我高中时代一段珍贵的友谊,而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常年和我竞争年级第一的不二“敌手”。幸运的是我们并没有陷入恶性竞争的内耗,而是诚恳地交流分享学习方法,甚至经常一起去图书馆自习和刷题。学习之外,我们共享着很多兴趣爱好:阅读、打羽毛球、绘画、看展……

  当回顾这段弥足珍贵的友谊时,我深刻体味到了“近朱者赤”的价值——没有他的督促,我不可能有足够的毅力刷完整套的生物练习册,自学化学竞赛的视频课,日复一日地训练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样,正是他的优秀激励着我前行,让我得以汲取时间管理的智慧、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甚至从此再未汲汲于内卷的潮流……

  “希望可以和你一起考进北京大学。”在给好朋友的祝语里,我如是写道。

  那时高三已经近在眼前。

  4.高三

  如果说十二年的求索之旅是一场长跑,那现在,进入冲刺的阶段了。经历焦灼的暑假、扎实的一轮、紧张的二轮和考前最后一周的自主复习,高三的本质仍然是一场长跑——一场以短跑为单位展开的长跑。每一天,我们在海量的习题中磨练技能,在日复一日的记诵中扫除盲点,在每一次模考之后试炼自己的内心。

  说来惭愧,高三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并未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个宏观而且清晰的框架,只是以一种意志驱动的惯性坚持。直到考前三天,当我坐在图书馆的书桌前着手给自己的笔记本编起目录以规划复习重点之时——原有的混乱瞬间以一种惊人的秩序组成了建构我六门学科的核心体系。我将其称为“三板斧”,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知识体系、题型训练和总结归纳。这三套体系各自被录入一套笔记系统中,六个学科汇集成十三笔记:一轮本、错题本和二轮本——后者,我戏称为“命根子本”。以下是详细介绍。

  4.1 一轮本

  顾名思义,这套笔记本对应知识体系,主要在一轮复习时制作并使用,我个人是在暑假自主复习时基本完成的。一轮本的栏目有三:宏观知识框架、微观知识细节、课本的思维导图。对于后者要着重强调,因为高考始终重视回归课本,因此了解与记忆课本的知识框架是极为必要的(但也不应因之舍弃自己形成的知识框架)。至于素材的来源,按优先级排列,依次是课本、高一高二笔记、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个人建议在暑假基本完成,在一轮复习阶段根据老师的授课内容适当补充。

  4.2 错题本

  错题本的使用因人、因科目而异。我个人只在高三时期针对数学学科制作了错题本,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错题本的栏目主要包括易错点总结以及题型分类收录、解题技巧。在此强调一下错题本的使用流程:在周一至周五标记训练中产生的错题,在周五晚上统一打印出原始形式。之后,在周末集中重新做一遍错题,遴选有价值的题目分类贴到本上。考前两至三天,重新做一遍本上的题,写出思维路径。如此,一道错题就可以至少做上三遍——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对题型的感悟和思维角度也就水落石出了。

  4.3 命根子本

  由名称可见其重要性——事实上这是高三对我助益最大的一套笔记系统,因为所有的内容全部来自自身以及基于理解上的他人总结。栏目主要有三:第一是凝炼的知识体系,包括宏观思维导图、易忘易混知识点、小专题形式的总结。以历史为例,除了通史的思维导图,我还总结了数十页小专题,如统一战线、西学东渐,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历史事件的共性和个性。

  第二个栏目为题型与技巧,针对高考试卷的结构制作。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个大栏目,其下的子栏目由各科题型而定,针对每个大题下的不同设问方式总结出对应的解题技巧、答题模板或者思维角度。以生物为例,其客观题往往以实验的流程设置设问,我将其分为变量设置、问题与假设、实验操作、结果、结论、应用性设问,分别总结出答题模板“逐个击破”。此外一些小模型的总结也可以形成系统的思维角度,如基因突变未能引发性状改变的原因涉及多个水平,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综合考虑等。

  第三个栏目为经典类题,附于题型与技巧之后,目的在于在每一次考试前的练手,以熟悉自己过去的总结。

  4.4 学科方法

  以上是整体的笔记体系。除此之外,关于三大主科另有一些学习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语文和英语的思路大体一致——作文,以及除了作文之外的题型。

  就作文而言,持续且高效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高三下学期起,我为自己设定了固定的“写作时间”:早晨七点半到八点半,一天语文、一天英语,写完就去办公室找老师批改,反复修改。此外,作文素养的提高也需要优质的范文输入,积累范文的语言与思维(英语格外需要重视)。

  对于作文以外的题型两个学科略有不同。对语文,分类总结、二刷不同的题目于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而对英语,唯一保持分数的方式是坚持刷题,唯一提高分数的方式是逼迫自己精读——遇到错题想不明白,就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文章,把大意写在段侧,梳理文章结构,再做上一遍。

  二、高考三天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我的高考无疑是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而这得益于日常训练与模考中严格模拟的考试作息与习惯。平时训练时,我会严格区分训练模式和考场模式,定期规范计时完成试卷。在一模、二模以及学校的三模考试中,我和母亲配合模拟高考时的饮食与作息,规划复习时间,精简复习资料,并在每次考试后进行复盘评估。频繁的模拟成效显著——高考的三天我几乎没有任何超出心理阈值的紧张感,不曾经历失眠与焦虑,以稳定的心态与适度的紧张完成了考试,甚至在主观上感觉和平时的模考没有任何区别。回顾考试历程,我总结出了“三个一”一以贯之:一张纸,一颗心,一碗饭。

  一张纸,也就是每一科考试之前最为凝炼的复习资料。在考前最后的自主复习期间,我从命根子本上摘录下自己的易错点、遗忘知识、答题技巧,并默写了思维导图。进入考场前的半个小时便是它们大显神威的时刻——事实上其心理功效甚至远大于复习效能。当其他同学不安地交流着之前考试的错题时,我选择入定在走廊一隅,而手上薄薄的纸承载着令人安心的重量。

  一颗心,就是坚定而从容的心态。除了上文所述的考前一张纸之外,另一个良好心态的来源在于拒绝对答案的坚定。建议各位从模考开始就养成不对答案的习惯,毕竟一切已成定局,既往不咎的心态才更有利于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稳定发挥。

  一碗饭,是一个比喻意义的说法,关涉饮食与睡眠。饮食上应常规和清淡,如果有条件最好在模考期间就固定下来。睡眠方面,“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因此也不必因担忧失眠而焦虑。但如果尚有时间,建议养成良好和规律的作息。我个人从高一开始清晨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进入高三,除了晨起时间提前了半小时,其他没有任何的变化,并形成了极度稳定的习惯。规律作息不仅使我逃离了盲目的“卷”,也使我远离了失眠的困扰,以最佳的状态完成了考试。

  三、回顾与展望

  ——赤子之心,青云之志

  回顾过往的求学生涯,在见证自己成长的同时,我也梳理和反思着十二年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一部分,我提炼出了一些抽象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习惯。如果说前文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详细学习经验,那这一部分可以视作高度凝炼的概括。在不可避免地减损其精确性的同时,其普适性却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它们不仅仅是“前浪”对“后浪”的叮嘱,更是我对未来学习之路的宏观指南。

  1.高效利用资源:网络、父母、同学和师长

  补充说明一下后两点。以个人经历为例,真诚建议大家在不过多打扰父母的基础上请求他们帮助完成一些重复性的无效工作——比如,打印错题和购买试卷。另一点,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一定要及时与同学探讨、向师长求助。给同学讲题是最高效——没有之一——内化知识的方式;而在高三阶段,微信求助师长则是最为高效的方式,因为此时的办公室往往早已排起了长龙。

  2.预习与复习

  说来惭愧,我在高中没有养成严格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只有在高三才从周复盘中尝到了甜头。没有任何知识是可以一遍学会的,因为所有学习方法的效率都不会超过百分之百,而其中,听课的效率仅有可怜的5%。任何效率较高的学习方式都依赖于自主整理和内化,其中预习和复习正是至关重要的两种。就复习而言,我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思维导图的自行绘制,和错题二刷的“做两遍”意识。

  3.总结与建模能力的培养

  同预习和复习一样,总结能力也是一种强调自主参与的高效学习方式。其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必在高一高二操之过急。关于其详细方法见上文“命根子本”一节。

  4.时间规划

  由于经常在周末去图书馆自习,我在高中时代初步形成了时间规划的习惯。对于长期自主安排的时段(如寒暑假),我的流程通常为先将所有任务分学科、类别绘制表格并填充,再将大时期划分为若干一周左右的时间段,标注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如:完成大部分作业;出游;自学新概念等)。随后,将对应的任务填入不同时段内,在每个时段开始前细致划分每一天的具体任务。

  在执行阶段,我会在每天清晨或是前一天晚上列出大致的时间分配和任务清单,以完成打勾的形式督促自己执行。

  此外就日计划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即其与生理周期上的适配性——一般而言,我会在晨起后和晚上安排背诵任务,在上午进行理科学习和整理性工作,在下午学习英语、语文并适度阅读放松。

  5

  张弛有度

  “该玩玩,该学学”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之一。即使是在最紧张的高三阶段,我依然拥有和父母朋友外食、攀山,甚至享受为期两天的旅游的自由;也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从未在十二点之后才入睡。我只是严格地执行着我的时间规划,而在每个刷题、整理、背诵的时段,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事实上,高效率让我规避了许多因为无效努力而导致的自我感动。

  6

  舍与得

  高三总是面临很多选择:去和同学打球,还是把手头的题算完?是老老实实做完布置的习题,还是利用整段时间系统地归纳整理?选择无处不在,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一场顾此失彼的较量,而此时此刻,优先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模之后,我就开始有选择地写作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舍弃”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归纳总结。自主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图片

  在我升入高三那年,父亲送给我一句话,是一句并不出名的电影台词。奇异的是,此后每当我犹豫迷茫或失意之时,这句话总在我耳畔响起。我不敢说它给了我指引和方向,但这句话的的确确激发了我心底的力量,激励我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高三时光。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当然,也送给那个决心在知识之海泛舟一生的我:

  “每日挥刀五百下。”

  与君共勉。
 关于名师指点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