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鸿雁展翅入燕园:北大在青录取工作结束
http://www.huaue.com  2017年7月31日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日前,2017年北京大学在青海省的招生录取工作已顺利结束。今年青海共有24名优秀学子圆梦北大,其中理科全省前10名中有7人报考北大,分数线领跑全国各高校;文科前6名全部选择北大,文科第一名王雪琪顺利进入梦想已久的北大中文系。同时,国家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共录取6人。

  优秀学子选择北大,既是对北大的高度认可,更饱含着对燕园的期待和向往。在招生咨询工作中,招生组十分关注这些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充分沟通,认真帮助他们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情况,鼓励他们在认识自我与了解专业的基础上自主做出选择。

  精准指导助力青年圆梦北大

  一直以来,北大青海招生组始终秉承“服务考生、分类指导、尊重选择、诚信为先”的原则,多次组织北大的教授和学生到青海省各中学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客观详细地介绍北大各院系的学科特点,帮助学生们确立自己的目标,发现适合自己的方向。

  在招生过程中,招生组老师们与考生和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尤其强调了个人特质与专业选择的契合性。招生组在充分交流与了解的基础上,帮助考生和家长修正对部分专业的偏见和误区,勉励学子在经过慎重思考后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考生们更多从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并未出现高分考生扎堆选择个别专业的情况,这也回归了招生工作的初心和本心。最终,北大今年在青海一批次录取的考生专业第一志愿满足率达100%,再次实现考生志愿填报“零风险”和专业志愿录取“零调剂”。

  文科最高分王雪琪一直喜爱人文学科,她在了解北大中文系的学科设置和发展方向后,向招生组表达了对“百年中文”的向往。通过与中文系教授们的交流,王雪琪一家人都认可了她的选择,这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北大中文梦。她深信,正像林建华校长曾经说的那样,精神文化才是一所好大学最宝贵的财富。她在圆梦北大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北京大学正是以特有的人文情怀和知识底蕴打动着我。我渴望目睹博雅塔边大师们的身影,我试图理解古往今来圣人们的思想,我同样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的心灵。北京大学给了我答案!我也曾因遇到种种困难而沮丧,是北大的各位老师陪我欣赏每一处风景,陪我一起走过圆梦北大之路。我徜徉茫茫学海终于和北大相遇,我的梦就在这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经过充分了解和思考权衡,这些青海“尕娃”和“丫头”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独立之人格而不盲从,是他们与燕园的惺惺相惜,我们相信他们能在属于自己的海洋里畅游无阻。

  基础学科多元交融相得益彰

  为什么选择北大?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两个关键词——“综合”“全面”。北大的文理社医工兼备,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在国际上成绩斐然。学科齐备、综合实力强大成为了优秀考生们选择北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科第八名李子馨刚上高中时就立下了研究心理学的志向,大陆唯一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心理学科——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当然是她的不二选择。

  张子涵和靳钥雯都非常认可北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因了解而愈加喜爱,因而选择了元培学院作为自己未来的学习平台。他们想在进入大学阶段后对各个基础学科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打好基础、了解自我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理科排名第二的张子涵曾在去年暑假参加过北大的暑期课堂,用他的话说,他见识到了“仰慕已久的大师、风华正茂的同学和自由浓厚的学术氛围”,他渴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在元培学院,自由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在这里我能够认识更多不同的人,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成长为一个更加丰富而优秀的人。”张子涵一直保存着去年北大暑期课堂的营衫,今年刚入夏,他又把它穿在了身上。这是他提前融入北大生活的行动之一,因为身穿北大院系的系衫、各个社团的社衫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间来回穿梭,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剪影。

  北大总是不缺新闻头条。最近,关于北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报道在各大媒体被反复提及。“获得马努金奖的青年教师拒绝麻省理工终身教职继续留任北大”“教授中心制在此试点”,一个个消息成为了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这些也只是北大在教学改革及基础学科建设过程中取得成绩的缩影,北大的学科建设正在完成从全球前列到全球顶尖的跨越。他们的目标,不只是跻身于以北美为中心的研究核心圈,而是让北大、让中国,成为继北美之后的又一个学术中心。

  出于对北大基础学科的认可和向往,青海省理科实考分第四的王菲选择了北大的数学科学学院。实际上,这个选择也为她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无限的可能。“数学是一门较难且极富挑战性的基础学科,我想通过对它的学习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理想。一方面,北大人对待学术严谨细致;另一方面,他们还有自己的情怀与志向。我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发掘出自身的价值所在,在兼容并包思想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王菲如是说。

  除了基础学科延续强势,近几年北大新型工科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考生的目光。新型工科不同于传统工科,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应用。依托学校强大的综合学科背景,北大工科始终在同学术和社会的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展开更多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选择了北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王驭丞说:“我比较愿意接触新奇事物,也非常期待能够在这一领域进行学习。人类正在踏入智能时代,AI的发展告诉我们,时代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学习这些知识对未来的发展定有裨益。”

  关注地区差异促进教育均衡

  北大始终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贫困专项计划为寒门学子进入燕园求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青海今年原定投放五个贫困专项招生计划,面对两位同样来自贫困地区,且考分相同的优秀学子,本着支持西部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北大招办决定扩大招生计划,将这两名优秀考生一同招入北大。

  来自大通县极乐乡的马桂花顺利地通过了贫困专项计划,即将进入北大中文系就读。“火苗会因风的助长而熊熊燃烧,芽儿也会因瓦砾的阻碍而更加强壮。波澜的人生,亦会闪耀夺目的光芒。”她知道进入北大只是一个开始,从暑假起就为大学学习做着准备。在她的中学,每年都有来自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进行支教,她曾经的老师、未来的学长,已经为她开了一份书单,好让她利用假期扩大阅读量。马桂花写道:“我深知自身缺点不足很多,但北大接纳了我,使我未来有幸可以与之一同度过,内心有激动、有惶恐,但定不辜负。感谢所有为我付出、助力相帮的人!前方未知,磨砺常存,未来唯有以梦为马拼搏追逐,以勤为刃乘风破浪。存爱国之心,持科学之理,燕园扬帆,向梦想出发!”

  北大人的荣光与责任

  对于青年来说,北大是梦想实现的摇篮,是一种无上的荣光;而对于北大来说,优秀的青年是北大的明天,更是民族的未来。北大在百余年间肩负着为国家民族提供栋梁之才的责任,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而这些刚刚成年正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已经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了他们所肩负的这份重担。

  谈起对北大生活的期待,文科排名第四的武芸如花了一整晚时间写了洋洋洒洒一篇文字:……心怀桑梓深情,向未名湖而往。国关之愿,即起于这壮美山河应运而生的家国之念,起于这地球之巅闳识孤怀的天下之观……字里行间,渗透着她对于北大生活的期待和“爱国关天下”的理想。

  王雪琪说:“我选择北大中文,在度过今生今世的同时追求一个诗意的世界;我选择北大中文,愿意把我的知识和理想与国家的文化未来连接到一起;我选择北大中文,渴望去领悟北大特有的自由真谛。有幸成为一个北大人,我将铸就青春,步步无悔。”

  理科排名第三的孟洁被北大经济学院录取。她从小就在书本上了解到,北大与国家的历史紧密关联,她也因而心生向往:“长大后知道了五四运动,每每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我都震撼于北大学子的热忱。我希望我是那样的学子,我喜欢赤子之心这个词,我相信能在北大找到更多的力量。”此后,孟洁不仅会以经济学为窗口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她还同时打算学习社会学系的课程,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进入北大前,这些优秀学子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而当他们进入北大后,他们会发现把北大的荣光,转化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这将是北大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一课。章嘉绮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选择了生命科学学院,她想探索生命本初的奥秘,为人类疾病的治愈作出贡献。“我曾希望从事生命领域相关的工作,分担和缓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虽然将来未必能够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现场冲锋陷阵,但我仍会在后方的实验室中成为坚实的后盾。”

  伴随着高原夏日的来临,北大今年在青海省的招生录取工作已圆满结束。我们坚信这群来自高原的鸿雁,必将在燕园一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殷殷期盼和百廿北大的深切厚望。
 关于北京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