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发布,6917名学者入选
http://www.huaue.com  2023年6月8日  来源:艾瑞深校友会网

  谁是中国高贡献学者的摇篮?哪些杰出学者入选2023(第二届)中国高贡献学者名单?

  2023年6月8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发布校友会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全国高校共有6917名杰出学者入选,分布在524个高校,涵盖12个学科门类的98个一级学科。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培养造就的中国高贡献学者人数最多,有345人,雄居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高贡献学者排名冠军;清华大学270人,居第2;浙江大学199人,列第3;复旦大学179人,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159人,挺进全国前5强。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临床医学、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等学科入选高贡献学者数量最多,位居全国各学科前5强。

  今年全国高校上榜的中国高贡献学者数量再创新高,比上一届新增828人。自然科学领域有3770多名优秀学者上榜,分布在69个一级学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3130多名优秀学者上榜,分布在28个一级学科。

  其中,工学有李德仁、黄伯云、房建成、吴建平、陶文铨、谭建荣等2145名学者上榜。理学有潘建伟、侯建国、施一公、顾沛、薛其坤、夏宁邵、杜江峰、张启发等807名学者上榜。医学有张伯礼、李兰娟、曹雪涛、匡海学、乔杰、杨宝峰、侯凡凡、陈赛娟等589名学者上榜。农学有尹伟伦、曹福亮、马峙英、万建民、朱有勇、张福锁、宛晓春等235名学者上榜。

  文学有曹顺庆、申丹、黄德宽、袁行霈、陈思和等618名学者上榜。法学有王利明、黄蓉生、徐勇、吴汉东、陈兴良等559名学者上榜。教育学潘懋元、顾明远、林崇德、钟秉林、刘海峰等499名学者上榜。管理学有杨善林、李维安、邓大松、郁建兴、陈晓红等437名学者上榜。

  经济学有王俊豪、刘伟、林毅夫、袁志刚、厉以宁等374名学者上榜。历史学有马敏、龚书铎、王晓德、朱汉民、钱乘旦等261名学者上榜。哲学有孙正聿、韩震、陈学明、陈先达、张异宾等201名学者上榜。艺术学有王耀华、柳冠中、尹吉男、刘瑞璞、袁禾等187名学者上榜。

  19项核心指标遴选中国高贡献学者,为科学系统评价高校优秀学者表现提供依据

  校友会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首发于2022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从“教学科研贡献”角度遴选中国高校优秀学者的榜单,首届榜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遴选结果得到学界的普遍好评和高度肯定。

  校友会(第二届)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评价遴选标准涵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专利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19项公认的权威评价指标,以艾瑞深“大学360度全景数据平台”为数据支持,指标统计时间为2000-2022年。

  榜单负责人、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主持人赵德国指出,“校友会中国高贡献学者”遴选以中国学者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系统性成就和贡献为基准,从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个角度遴选中国高校的杰出学者,这是与中国高被引科学家、高被引学者仅从纯论文影响角度评价学者最大的不同。中国高贡献学者遴选评价指标均是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层次人才评价的核心指标,对中国高校评价、培育和引进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科学客观系统评价研究分析中国高校学者的表现提供依据,为全国考生高考和考研填报志愿提供权威参考指南。

  中国综合大学排名创始人、艾瑞深中国双一流建设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校友会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遴选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清理“五唯”等文件要求,坚持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弘扬和践行中华文化自信,坚决破除大学评价中重理轻文等不良价值导向,评价遴选标准完全符合国家“双一流”建设方针政策精神。

  一流师资队伍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校友会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上榜学者均是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认可的杰出学者,他们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在各自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型人才,在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其中部分学者已经过世,但他们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首发于2003年,以“校友、质量、影响与贡献”为主题特色连续2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国高贡献学者和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等榜单,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公信力、参考价值和创新力的中国大学排名领先品牌。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是国内目前评价体系最为系统全面、客观独立,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最为稳定,评价指标和参评高校数量最多,最符合国家政策与价值导向的中国大学排名。

  全国8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跻身全国百强,12所高校高贡献学者数量超100人

  统计显示,在最新校友会2023(第二届)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中,全国共有524所本科高校的6917名学者上榜,1所高校上榜学者数超300人,2所高校上榜学者数超过200人,12所高校的学者人数超过100人,32所高校上榜学者数超50人。

  整体而言,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重大教学科研成果贡献能力最强,87所双一流高校跻身全国100强,表现突出,展示出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的教学水平和强劲的科研实力。部分国家双一流高校表现较差,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8所双一流高校跌出全国200强,2所双一流高校榜上无名。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上述高校需要完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引进的考核实施方案,提高人才引进工作质效,激发高校教师重大教学科研成果的贡献能力。

  引人关注的是,浙江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扬州大学等14所双非高校表现优秀,超过众多国家双一流高校,挺进全国百强。山东协和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等7所中国顶尖一流民办高校上榜,培养造就盛振文、秦和、温涛、林东等一批拥有全国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的高贡献学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较高,挺进全国400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问鼎2023中国大学高贡献学者排名冠亚军,北京师范大学挺进前十

  榜单显示,2000-2022年,北京大学培养造就的中国高贡献学者最多,共有345人,问鼎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高贡献学者排名冠军;清华大学270人,位列第2。整体而言,北大清华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最高、教学科研重大成果贡献能力最强的世界一流大学,荣膺“中国高贡献学者摇篮”美誉,是2023年中国最优秀考生选择报考的首选。

  浙江大学199人,居第3;复旦大学179人,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159人,居第5;上海交通大学158人,列第6;武汉大学156人,居第7;南京大学141人,列第8;北京师范大学138人,居第9;西安交通大学108人,第10。


  浙江师范大学雄居2023中国双非大学高贡献学者排名首位,14所双非大学挺进全国百强

  在校友会2023(第二届)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上榜的双非高校中,浙江师范大学28位学者上榜,雄居校友会2023中国双非大学高贡献学者排名第一。陆军军医大学24人,居第2;首都医科大学23人,居第3;福建师范大学22人,居第4;浙江工业大学21人,居第5;南京工业大学20人,居第6;山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各19人,并列第7;南方医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各17人,并列第9。

  引人关注的是,在最新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上榜的民办高校中,山东协和学院上榜高贡献学者最多,有2人上榜,高居校友会2023中国民办大学高贡献学者排名第一。齐鲁理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等各有1人上榜,并列第2。



  2023中国大学高贡献学者学科分布统计,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分列第一

  统计显示,在校友会2023(第二届)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中,全国高校6917名高贡献学者分布在法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98个一级学科。

  从学科门类分布来看,工学门类入选校友会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的学者人数最多,有2145人,居全国各学科门类首位;、理学807人,居第2;文学618人,列第3;医学589人,居第4;法学559人,列第5;教育学499人,居第6;管理学437人,居第7;经济学374人,列第8;历史学261人,列第9;农学235人,居第10;哲学201人,居第11;艺术学187人,列第12。


  与“中国高被引科学家、高被引学者”学科分布相比,2023中国高贡献学者学科领域分布合理、更为广泛。自然科学学科领域上榜的高贡献学者人数最多,比去年新增450多人。自然科学领域入选的3770多名高贡献学者分布在69个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学科高贡献学者数量最多,有343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学科上榜学者超过100人。

  在自然科学领域,共有4所高校的高贡献学者超过了100人。清华大学170人,位居中国高校第一;北京大学152人,浙江大学124人,上海交通大学122人,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跻身全国前10强。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入选的3130多名高贡献学者分布在28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上榜的高贡献学者数量最多,有401人;教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哲学、中国史、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等学科上榜学者超过100人。

  在人文社科科学领域,共有6所大学的高贡献学者超过了100人。北京大学194人,高居中国高校第一;中国人民大学154人,北京师范大学117人,武汉大学104人,复旦大学101人,清华大学100人,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跻身全国前10名。





  综合、理工和师范类高校高贡献学者数量最多,体育等单科性大学表现欠佳

  统计显示,从校友会2023(第二届)中国高贡献学者上榜高校类型来看,综合类高校入选的高贡献学者数量最多,有3328人,位居中国各类型高校第一。理工类1598人,师范类798人,医药类364人,农林类308人,财经类205人,艺术类、语言类、政法类、民族类、体育类等类型高校上榜高贡献学者数量不足100人,表现欠佳。整体而言,综合类、理工类和师范类高校重大教学科研成果贡献能力相对较强,上榜的中国高贡献学者人数远超单科性大学。


  北京上海江苏雄居全国前三甲,海南新疆等7省市高贡献学者数不足30人

  统计显示,从校友会2023(第二届)中国高贡献学者上榜高校地区分布来看,北京市大学入选的高贡献学者人数最多,有1598位,蝉联全国各地区首位。上海711人,江苏631人,湖北429人,浙江、陕西、广东、山东、四川、天津等地区挺进全国10强。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新疆、宁夏、贵州、海南、西藏、青海等地区上榜的中国高贡献学者数量不足30人,所在地区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重大成果贡献能力有待进提升。




 关于大学排行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