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捷报!“挑战杯”国赛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再创佳绩,斩获6项大奖 |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1月7日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
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此次“挑战杯”国赛主体赛中斩获6个奖项。
自2024年11月启动校赛以来,经过各学院推荐、春秋两季作品征集与评审选拔,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从61件申报作品中遴选出27件参加福建省赛。经过省级复评,6件作品入围全国赛,最终有3件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在此期间,学工部、团委累计举办了近十场项目训练营,助力学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作品质量。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大赛搭建了“1+2+N”工作矩阵,即1个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举办“挑战杯”项目对接转化会、专场招聘会、青年发展型城市及人才政策宣介、青年科技创新研学等多个配套活动。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终审决赛于10月31日到11月3日在南京大学举行,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此外,“揭榜挂帅”专项赛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在北京、浙江和8个主擂台城市完成比赛。
部分获奖作品简介:
所获奖项:全国一等奖

作品名称:奔赴县域,不止“中转”:基于8省116县的“县漂”青年流动趋势与青年友好型县域构建研究
作品简介:本作品以青年视角切入县域发展议题,首创性提出“县漂”青年概念。团队历时一年半,调研足迹跨越8省116个县域,最终构建了全国首个“县漂”青年数据库,系统识别“过渡者、挣扎者、归来者、扎根者”四类典型画像,全面揭示“县漂”青年的流动生态与结构张力,并自主研发“县域青年友好型城市生态指数”,形成住房、就业、公共服务、文化认同、社会参与、生活质量等六大维度18项指标的科学评估体系,为建设青年友好型县域提供了量化决策工具与政策模板。
所获奖项:全国二等奖

作品名称:亲密不再?青年“搭子文化”的流行与亲密关系替代现象研究——基于13100份样本的社会调查
作品简介:本作品聚焦青年“搭子文化”现象,通过回收一万多份有效问卷及8省12市八百余人访谈,识别出功能互利型、共感逃避型等六类典型搭子类型,揭示当代青年在高频社交中面临的情感联结去制度化、信任体系崩溃、角色错位引发安全危机等多重困境,首创“场景化情感补偿模型”与“搭子社交亲密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涵盖政府、平台、社会三方的四层次策略,为优化青年社交生态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所获奖项:全国二等奖

作品名称:让古建筑“活”起来!靠“外部输血”还是“自我造血”?——AIGC赋能丝路沿线6省13市939座古建筑推广传承的破局路径研究
作品简介:本团队调研工作历时两年,先后前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福建、广东、浙江等6个省份,13个城市,共实地调研古建筑九百余处,涵盖桥梁、寺庙、石窟、民居等多种类型,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多群体访谈等方法,总结古建筑保护现状与影响因素。针对古建筑修缮技艺流失、商业同质化加重、文化价值开发不足等问题,该团队提出了基于AIGC赋能的“主体化、数字化、品牌化”三维策略。
|
关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