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延安去: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http://www.huaue.com  2025年10月29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延河激荡初心,宝塔见证传承。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94名师生搭乘“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教育专列,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两天的思政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深度落实《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及省委教育工委相关要求,将延安精神与学校“自强不息,日新月异”校训深度融合,让红色教育走出课堂、走进历史现场。

  10月25日上午,研学之旅在“移动课堂”中拉开序幕。列车厢内,带队老师系统讲解了延安精神的孕育历程——这一在中共中央领导抗战与解放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精神瑰宝,其核心凝结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伴随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嘹亮歌声,师生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向往驶向延安,抵达后在陕北风情餐厅品尝的洋芋擦擦、抿节等特色美食,更让大家在烟火气中感受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

  研学首站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窑洞故居与中央大礼堂静静矗立。在这里,师生们循着历史足迹,深入了解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历程,先辈们在简陋环境中运筹帷幄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图一)中央大礼堂合影留念

  随后登临的宝塔山,既是延安的精神地标,也是此次研学的重要节点。师生们在回顾党中央延安十三年峥嵘岁月、俯瞰新时代延安风貌的同时,共同见证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与宝塔山景区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挂牌仪式。院团委书记滕婵娟介绍学校发展与研学规划,延安旅游集团总经理马啸解读实践基地育人优势,双方携手为红色教育搭建起长效平台。


  (图二)宝塔山合影留念


  (图三)院团委副书记王添亮(左)、院团委书记滕婵娟(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樊广义(右)


  (图四)延安旅游集团总经理马啸


  (图五)揭牌仪式


  (图六)合影留念

  延安红街的《再回延安》沉浸式演出则让历史“活”了起来。以老红军刘宝顺的回忆为主线,“行走式”演绎的“红旗班”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及接旗宣誓的情节,让师生们在身临其境中体悟长征精神的坚韧不屈。


  (图七)《再回延安》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安塞腰鼓的激昂节奏点燃了现场氛围。入馆后,毛泽东转战陕北的“小白马”、书写《沁园春·雪》的小炕桌、镌刻真理光芒的“实事求是”石刻三件文物,成为最生动的思政教材,配合馆内群雕与历史照片,党中央在延安的奋斗历程愈发清晰可感。


  (图八)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图九)同学们体验


  (图十)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

  枣园革命旧址的窑洞里,延安市党校冯教授以《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为题授课,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脉络,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革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强大力量。


  (图十一)延安市党校冯教授以《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为题授课


  (图十二)同学们现场进行学习

  研学最后一站南泥湾,见证着自力更生的奋斗传奇。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展品无声诉说着大生产运动的艰辛与辉煌;王君霞老师讲授的《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及南泥湾精神》,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信念深入人心。党徽广场上,《南泥湾》的合唱声久久回荡,成为师生们对奋斗精神的集体致敬。


  (图十三)王君霞老师讲授的《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及南泥湾精神》

  “以‘实事求是’求学,用‘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这是师生们此行最深刻的感悟。作为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的生动实践,此次研学让红色资源成为铸魂育人的鲜活载体,使延安精神从历史符号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 。

  习近平总书记曾号召全党“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如今,带着延安精神的滋养,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师生们正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从课堂求知到社会实践,从个人成长到使命担当,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政治品格与奋斗精神,终将转化为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磅礴动力,在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续写薪火相传的精神篇章。
 关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