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归来——记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新生周斌的成长故事
http://www.huaue.com  2015年9月21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就这样走了!再见了战友,再见了仪仗队!”9月9日,周斌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这样写到。9月3日,周斌执行了自己在仪仗队的最后一次任务——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随着一声“标兵就位”,周斌作为标兵队一员第一时间站上长安街,最后一个离开,为自己的仪仗兵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两年的仪仗兵生涯,周斌代表国家先后圆满完成80余次礼宾任务,包括俄罗斯红场阅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等重大活动。
  

            穿着马丁靴军训的周斌格外抢眼
  
  投笔从戎,献身国家
  
  仪仗队的选拔是“万里挑一”,2013年,刚刚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报到完毕的周斌,就参加仪仗兵选拔,历经层层异常严苛的考核,山西100名候选者中入选15名,周斌有幸入选。两年之后,周斌光荣退伍,回到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继续自己的学业,在操场上,周斌重新穿上了迷彩服与同学们一起完成新生军训。
  

  9.3阅兵训练
  
  在新生军训的队列中,很容易找到周斌,除了笔挺的站姿外,一双黑色战术靴是他与穿白色球鞋的同学们最大的不同。“两年的仪仗兵生涯全部都是穿马靴训练,现在只习惯穿硬底的鞋子,软底鞋穿着很不适应。”相比同龄人周斌显得沉稳很多。
  
  有人统计过,仪仗队训练十分严苛,不分寒暑全是单衣,每年至少穿破7双马靴,服役期间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两万五千里长征,汗水要流3吨。普通人眨眼频率5至10秒1次,仪仗兵却要保持40秒眼睛不眨,“不眨眼的功夫要看着太阳练,还有传说中领口的大头针、背后的T型架都是真的。”周斌肩胛骨上至今还留有T型架磨出的黑色疤痕。作为仪仗兵,新兵训练周期要比普通士兵的训练时间多出三个月。五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还有三个月专项的仪仗科目训练。“7.25斤的枪,只要训练就要提着。”周斌伸出双手,右手全是老茧,而左手没有。对于两年的艰苦训练,周斌似乎习以为常,马靴被汗水灌满,冬天单衣训练,衣服结冰等各种辛苦在周斌看来就不值得一提。“任务最重要”,“国家的事最重要,没有国哪有家”是周斌话语中重复最多的句子。
  

  9.3阅兵,100天练兵
  
  在刚刚结束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周斌被挑选成为标兵,给天安门广场上参与阅兵的所有方阵树立参照标准,这是荣誉也是挑战。“5月26日组建阅兵标兵队,到9月3日正好100天。”周斌说,因为枪械、步伐、要求全部改变,意味着阅兵村里的训练要推翻重新开始,时间紧任务重。“阅兵现场有2个多小时的站立,但是训练就要加成6个半小时站立。”周斌说,每天6半个小时的站立训练中,只吃鸡蛋,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不能有任何动作,表情、神态、眨眼次数都有严格的要求。“最难的是长期站立后,口令下达要迅速转身正步,那一瞬间双腿是完全麻木的,很容易造成供血不足,双目会有短暂失明的现象。”为此他们进行蒙眼正步的训练,以防止出现失误,几乎每一个标兵在这样的训练中都损伤了腰椎和膝盖,周斌也不例外。随着训练的推进和难度的加大,78人的标兵队伍中十多名吃不消长时间站立的士兵被淘汰,周斌坚持到了最后,成为60人中的一员。
  
  俄罗斯红场阅兵也有他的身影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由102名官兵组成的中国受阅方队,铿锵走过莫斯科红场,其中也有周斌的身影。“莫斯科红场的地面是凹凸不平的地砖,并不适合中国式的正步”周斌说每一项重大任务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仪仗队专门在操场铺设了石子路用来训练。每一个人都有崴脚的情况出现,但是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去俄罗斯坐的是运输机,没有座位,席地而坐11小时才到达。”到了俄罗斯伴随着还有饮食、气候、时差种种问题困扰着他们。“跟使馆申请了泡面和榨菜吃了一周才逐渐适应了俄罗斯的伙食”周斌回忆到。真真的考验在阅兵当天,由于红场面积有限,全队不能提前到达准备,只能徒步五公里到达红场。“马路两边全部是俄罗斯民众,为了国家形象,中国军人的形象,全队咬牙正步五公里。”周斌说平时他们的训练量是一公里,到达红场时每个人的脚都磨破了。
  
  两年军队生活学会了很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7个120公斤重的花篮,步调一致,平稳庄重的送入抗日战争纪念馆,仪仗队为此定制了相同重量的替代品,周斌和战友们每天抬着120公斤的东西加训一周,最终在世界媒体面前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接受国宾检阅的任务中,周斌感到鼻腔有血腥味,为了不让鼻血流出来,五分钟时间周斌不停吞咽鼻腔倒吸回的鼻血,任务结束时周斌已经接近昏厥。“完成任务只有一次机会。”周斌说,每一次重大任务他们都要针对细节进行专门训练保证任务万无一失。周斌说他在部队继承了很多在学校很难感受到的东西,团结、责任心、感恩、自律、吃苦……。“献身仪仗,为国争光”周斌用仪仗队的口号来总结两年的行伍生涯,他确实做到了。
  
  周斌回忆自己两年的军队生活,有两次红了眼睛,一次是退伍,另一次就是提及父母。仪仗队纪律严苛,出营区必须是集体出行,周斌两年没有回过一次家,除了任务就是在营区日复一日的训练。“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周斌话语中一再重复这句话。“一次母亲打电话说姥姥病了,我只能说照顾好姥姥,什么也不能做,收拾心情准备下一次任务,然后因为任务很长时间都没有给家里电话。”周斌说着抹了下眼角,“真的欠父母,欠家人很多”。在大学完善自己,有一天能够真正为父母做一些什么,是周斌接下来想做的。
  
  回归校园,周斌任然舍不得脱掉军队时穿着的训练服,早晨五点半起床,十分钟结束洗漱,整理内务,吃早餐,军队的作息时间和习惯也任然在保持。对于重新开始的大学时光,相信继承了军队优良作风的周斌会完成得更好。
 关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