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院长彭新一谈新一轮发展目标
http://www.huaue.com  2015年7月3日  来源:新快报

 
  创品牌、创一流,用打“正规战”的办法迎接新一轮创新驱动
  
  问:走过十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如何将未来定位与创新驱动相结合?
  
  彭新一:学校已经创办十年,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为下一轮发展“十三五”规划打基础。
  
  在第一轮的创办期和发展期,依托改革和创新的理念,成绩显而易见,并形成爆发力,学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人发展到1万人、再由1万人变成现在近2万人的“大校”,教职员工上千人,规模做大了就必须提升整体水平,在管理上精耕细作,强身健体,才能在下一轮竞赛中更好展现实力。
  
  过去的十年,学校的办学定位很清晰(力争成为全国一流的工程技术类和经贸管理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也很清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国际化办学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我们新一轮的发展目标是创品牌、创一流!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创新、创造、创业人才。
  
  为了练好内功,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提出建设智慧校园,请国际知名的人力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来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人力资源、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估,建立合理、科学的机制。在大学,要充分利用好教师、实验设备、课室、工作室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用大数据去管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我们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管理优势,优化组织架构,分流管理人员,充实服务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平衡管理和服务力量。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人对新一轮改革创新理念还不太适应,但是形势逼迫不能再用老办法,得用打“正规战”的办法来迎接新一轮创新驱动。
  
  借鉴国外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培养人才,
  
  与行业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问:华工广州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哪些创新理念?
  
  彭新一:大国产业需要在岗位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航天飞机上天,发明创造只是第一步,接线员的工作同样重要,不能有任何差错,学校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就是要培养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人的基本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也就是要培养“匠才”,在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70%工人都是大学生,专业岗位都是工程师担任,比如:技术等级要求很高的“LMG/LNG船只建造”,只有国际级别的电焊工才能胜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这样(国际)的技术人才。
  
  未来独立学院的发展要向先进发达国家学习,应用型大学要借鉴德国、日本等办学理念和思路,比如德国双元制等,国外特别强调岗位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不是一个人学历有多高能力就有多大,当然,前提是学校办学定位要和国家发展相适应。
  
  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与行业协同创新,一方面将技术转化给行业,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应用基础平台培养学生,锻炼教师,深入行业,特别是作为应用技术教育类大学,行业的参与至关重要。
  
  政府指导不能代替行业管理,行业说好才是真的好。目前,行业对教育的参与是不够的,但有的行业已经做到了,比如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就是由行业来评定。
  
  多功能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同时也吻合了行业布局的需要,是可遇不可求的,是一种双向选择。
  
  学校只有依托行业,办学特色才更突出,人才培养目标才会更加清晰,我们一直坚持和行业紧密对接,各个学院都成立了理事会,建成了一批高水平实践实训基地和教学平台。
  
  学校建成了全国首家校内输电线路实习基地;珠宝专业和行业组织合作成立了珠宝鉴定中心,并且具备认证资质;和国际知名的中兴通讯公司共同组建中兴实验室,中兴公司把实验室搬到学校,一方面搞实验,一方面培养人才;汽车车辆行业和学院的结合也非常紧密。
  
  目前,学校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比如环保、节能、机器人、软件开发、电子技术、智慧家庭等方面协同创新能力尤其突出。
  
  学校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从教学型走向技术创新型
  
  问:您对“华广”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彭新一:我们一直在思考,致力于找到适合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和创新的发展方向,并形成具体举措,学校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从教学型走向技术创新型,初步具备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工业研究和基础研究不一样,一个好的想法,经过反复操作实践,更多的是一种体力劳动的付出,只要结果能对产品进行改良就是一种创新。
  
  搞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和创新,一般来说要达到专业硕士水平才能完成,才能让自己成长成为行业、产业的主力军,四年制教育还是受局限,比如我们成立了五年的“工研院”,学生因为参加过各类竞赛成绩优异,或者发明了专利、或者动手能力特别强等优势,破格留下了很多本科生在工研院发展,但是工研院如果没有更高的学位(硕士)授权机制,还是留不住人才,大量的人才都被业界挖走了。
  
  健全和完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为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上升通道,创造各阶层之间自由流动的机会,是展示一个国家和社会活力的重要方面。参照国际标准的工程师体系、或者专业硕士的体系,需要6-7年制,以问题为导向的机制创新,将会是今后应用技术型大学升级方向。
  
  现任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近日到“华广”视察期间,看了建筑设计学院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他非常感慨地说:你们学生的整体水平已经超过了一般本科院校,甚至达到了一本学校的水平。
  
  李校长的肯定让我们更加自信,只有懂得人才培养规律,才能让学生快速成长。比如我们建筑学院的赵红红院长,不仅是行业的专家,而且有着几十年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建筑工程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他都有非常清晰的套路。老师的这种底气和自信来自他个人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学院还抓晚自习。老师抓晚自习是中小学才有的,但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行为、背后的想法不一样,表面上是抓晚自习,实际是按照职业工程师的素养来培养学生。尽管我们的学生高考成绩不突出,但是智商不差,只是他们缺乏良好系统的训练。华工的教授到了华工广州学院实现了“第二春”,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们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将三本成绩的学生培养成一本的毕业生,打破了人们对三本、二本学生的偏见,让他们的能力达到一本学生的水平,正如我们提出的舞台理论,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潜力、爆发力达到极致。
  
  如果将华工广州学院比喻成高校综合实力赛场上的运动员,在第一轮比赛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是依托华工的优势,希望在新一轮比赛中,继续依托华工优势,让更多人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工业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这也是教育部的初衷,华工也有这样的胸怀。
  
  学院的新一轮发展,还是要跟随国家政策导向,以共献求生存、以共献求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有扎实基础、具备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人,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文/邓童)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